科学文化教育需加强
对于如何加强科学道德建设,与会专家也开出了“药方”。与会专家认为,科学文化建设应该放到与制度建设同等重要的位置。胡海岩指出,科学道德和学风是大学文化的重要组成。“现在大学决策层重视建章立制和规范教育,查处各种失范问题,院系层面也注意学术导向,但这些举措的效果在衰减。在当前急功近利的社会背景下,各种坑蒙拐骗,突破道德底线的行为,依然对师生产生着重要影响。这是大环境的问题,是森林中的大气、水和土壤影响树木成长。”
杜祥琬发言说:“根本上,学术氛围乃是学术界的价值观、人生观问题,是追求什么价值、目标的问题。应该以追求真理、造福人类为目标,关心学术,欣赏优秀的创新的学术成果;提倡独立思维和创新;肯坐冷板凳,时间和精力集中于研究,互相尊重,善于协作。”
美国欧道明大学心理系教授菲利普·莱朗斯同样强调“气候”和文化的重要性。他认为,文化是人们是否做出不端行为的重要因素,而文化的改变需要很多年。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要解决科学道德问题,首先要弘扬科学文化精神。科学本身是一种文化,是一种精神。科学精神就是追求真理,而不是为了别的。如果别的因素掺和进去,必然带来相应的严重道德问题。”中国科协主席韩启德说。
为此,从去年10月起,中国科协、教育部联合发起在研究生新生中开展科学道德和学风建设宣讲。今年,中科院、社科院、工程院也加入到这一行列中。截至目前,已累计有85.8万人次研究生参与其中,基本覆盖了2011年研究生新生,并继续向高年级本科生和青年教师、青年科技工作者拓展,希望有更多的部门和单位加入到提升科学文化的行列中来。(记者 袁于飞)
广告资讯:QQ:721800272
版权声明:
凡注明来源为"www.kaowenkaoli.com"、"考文考理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美术设计和程序等作品,版权均属考文考理网或相关权利人专属所有或持有所有。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进行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或建立镜像。否则以侵权论,依法追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