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网站地图
主页 > 中考 > 教育新闻 >

“民族”译“Minzu”是自信,还是不自信?

2012-08-16 12:47 来源:【考文考理网 对此文章感兴趣的有:

  近日,《新京报》载文《中央民大称英译校名中民族译为“minzu ”显自信》,文中称“中央民族大学2008年12月8日发布的一则《中央民族大学关于启用新英文校名的通知》。《通知》称,经中央民族大学2008年11月20日校长办公会议研究通过,自2008年11月20日开始,学校启用新英文校名Minzu University of China 。在日常工作和对外宣传、联系时规范使用新英文校名,维护学校英文校名的严肃性。”由于这种示范效应,贵州民族大学也将其英文名称改为Guizhou Minzu University ,该校给出了若干理由:一由于中国的崛起和强大,很多大学和大企业都在自己的英语名称里加入中国元素;二是作为民族大学的龙头中央民族大学率先垂范,兄弟民族院校跟着改也是顺理成章;三是用“Nationality ”概念比较含混。不小心会翻译成“国籍大学”或“部落大学”等。”(2012年7月22日)

  诚然,改革需要创新,创新需要新思维。翻译同样也需要创新,需要有新思维。中央民大,贵州民大的初衷想必是好的。但是,翻译创新需基于两个基本事实:一、适用范围主要是文学翻译;二、初译确实误译,有必要修改。在这两个前提下,更正讹误,展示良好形象很有必要。中央民大、贵州民大从原初翻译中发现Nationality 一词容易引发的误读,说明该校领导外宣意识的增强,并采取措施进行更正,这点笔者表示理解与赞同。

  但学校名称属于专有名称术语的翻译,不能象文学翻译一样,任意标新立异,任意隐喻,专名的翻译就其范属来说,应属科技翻译,明白准确应当是其首要考虑原则,即达意,不易让公众误读。其二是稳定性原则,即尽量不要轻意改动,一名既立,在相当历史时期内要保持其相对不变性。因为学校名称不只是一个名称,也是一个品牌符号。品牌的认知与培养是一个漫长历史过程,推倒重来,辛勤培育的品牌轰然倒塌,还要重新花费时间、精力、财力来宣传、培育,得不偿失。同时也增加了公众的认知成本,同样有百害而无一利。

广告资讯:QQ:7218002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