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了解,大学校长工作本身很繁忙,既要管理学生及教师职工,还要常常奔赴国外或其他学校参加会议等。曾有某高校校长助理说,“校长一年在学校的总时间不超过3个月”。因此,校长在管理好学校的同时,再花精力去进行科研和教学,结果是两者都没有做好,尤其是学术研究和教学,很多校长往往只是“挂名”而已。
在一些发达国家的大学,大学校长是由对大学理事会(或董事会)负责的校长遴选委员会公开遴选出来的。因此,在选拔校长时,更关注其是否具有胜任校长的能力(包括是否懂教育、懂教育管理,有很强的社会活动能力),而不是首要考察其是否有一流的学术能力,在考核、评价校长的业绩时,只考察其担任校长职务的业绩,而不会关注其进行的学术研究和教育教学工作。这一选拔、任命和评价机制,有利于校长走向职业化。同时,从利益回避出发,一些发达国家明文禁止学者担任大学校长后继续从事学术研究;没有明文规定的,学者一旦担任校长,就将减少或不再从事学术研究,这已成为校长们遵守的惯例。“这是现代大学制度对校长职业化的基本要求,只有如此,校长才能全身心投入到学校的管理中,同时也切实推进行政权和教育权、学术权的分离。”熊丙奇说,如哈佛、牛津等一些国际知名大学,大多实行校长“职业化”,校长在担任管理职务时,不再搞科研、带学生。
近年来,大学“去行政化”的呼声此起彼伏,但收效甚微。温家宝总理曾明确提出:教育行政化的倾向需要改变;教育部部长袁贵仁也多次表态,要逐渐改变政府对学校的管理。或许,理清校长一职的影响力边界,规范其职业化,是解决高校去行政化这一难题必然要迈出的一步。
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某高校系主任郭老师告诉记者,大学校长不是一个纯行政的管理,必须有一定的学术性,才能带领大学里面的学科带头人,才能推进学校的学术发展;如果大学校长纯粹做管理,而不懂学术,不了解前沿,也是不行的。“董奇在儿童心理学研究方面已经取得了很高的学术成就,他还可以往前走一步,放弃是他个人作出的选择,不见得每位校长都如此。”
广告资讯:QQ:721800272
版权声明:
凡注明来源为"www.kaowenkaoli.com"、"考文考理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美术设计和程序等作品,版权均属考文考理网或相关权利人专属所有或持有所有。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进行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或建立镜像。否则以侵权论,依法追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