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我国按收入等级分城镇居民家庭基本情况》调查表显示,最低收入户和较低收入户平均每人全部年收入是7819.44元和11751.28元。中等收入是15880.67-29058.92元,较高收入是39215.49元,最高收入是64460.67元。我们的调查中显示学生来自低收入户居多,占被调查人数的37.9%,来自最高收入户最少占10.4%,而中等收入户和较高收入户合占51.67%。由于家庭情况不同,学生在阅读上呈现出较大差异。来自最高收入户家庭的学生平均每人每月阅读(包含纸质阅读和数字阅读两种)4.29本,来自较高收入户家庭的学生平均每人每月阅读3.62本,中等收入家庭阅读3.29本,而来自低收入户家庭的学生每人每月只阅读2.93本。而在就每天纸质阅读花费时间的调查中却呈现相反的结果。低收入户家庭的学生平均每人每天花费2.36小时阅读,中等收入家庭的学生平均每人每天花费2.19小时阅读,较高收入户家庭的学生平均每人每天花费2.22小时,而最高收入户家庭的学生仅花费1.97小时。贫困家庭的学生读书时间长,但是读书少,而富裕家庭的孩子读书时间短,但是阅读量大。这说明家庭情况制约着学生阅读状况,贫困学生多进行的是传统的纸质阅读,还是希望通过知识来改变自己的命运,所以在造成自己阅读困难的自身原因的调查中,有25名同学选择的是自身功利阅读心理严重,而只有3名来自富裕家庭的学生选择该项。家庭的情况迫使学生面对阅读有不同的心境,相较于富裕家庭学生拓展视野,增加内涵的品味阅读,贫困家庭的学生更多的是学习书本,钻研学科的应试阅读。这样在大学中一些来自贫困家庭的学生仍把学习成绩的高低视为拿奖学金的重要砝码,从而忽视了兴趣阅读。
反思:社会缺乏阅读文化是病因
在对阅读危机的关注中我们清楚地认识到,如今令人忧虑的不仅仅是“阅读危机”本身,更是它背后所折射出的人文危机、精神危机。而且,这种危机并非大学生单方面造成的,单单问责大学生是无法真正触及到危机根源的,阅读精神的回归也不能单靠大学生的一己之力,需要整个社会的正视与疗救。要知道,在浮躁的社会情绪中,对金钱的媚俗、对速成的向往已远远超出了对知识的渴望、对学问的崇拜。被欲望的洪流裹挟,作为理应引导社会价值的大学精英亦无法全身而退。更何况在一夜成名的范式下,即使是在上世纪80年代、90年代成长起来的人亦对阅读这种“慢工出细活”的事意兴阑珊。整个社会缺乏阅读文化,这才是阅读缺乏症的病因。
除此之外,刚刚从基础教育体系中脱离的大学生实际上还没有逃脱应试教育体制的支配。基础教育时代学校只重升学率,唯成绩论英雄。在这种氛围的浸淫下,学生们坚信考高分、读名牌才能扬名立万,又有多少学生能够重视精神成长与自我熏陶?恐怕连能够自由支配时间的机会都少得可怜。而到了大学阶段,尽管进入了相比于过去相对轻松的状态,学生们却仍然要面对整个社会的竞争压力与生存危机。因此,整个大学时代许多学生仍处于过去那种为考试而学习、读书的模式当中,学生的阅读需求也因此只停留在考试辅导书、专业教材上。可以说,应试教育的荼毒严重导致了教育领域的文化缺氧,岌岌可危的阅读精神很大程度上来源于这一背后推手。
有人说当代的大学校园里什么都不缺,有运动明星、歌唱天才、选美冠军,还有花样翻新、别具创意的求爱者甚至为爱殉情者,唯独缺少阅读的氛围,缺少独自徘徊在图书馆前的“书呆子”,这一切不得不令人深感忧怆。当大学生不以读书为乐,整个国家就会陷入信仰的盲区、精神的枯泉。所以我们对大学生阅读现状的探讨,也是为了找到问题症结之所在,帮助大学生重树阅读信念,通过阅读文字打开通往心灵世界的另一道门户,改变他们对世界观望的方向,寻找其行动力的能量来源。
首页 上一页 1 2广告资讯:QQ:721800272
版权声明:
本站部分文章、资料及相关图片转载自互联网,其版权均由原作者或原刊载媒介拥有,其观点、言论、主张等均属其作者个人行为,不代表本站观点,若本站侵犯到您的版权,可以向本站提交权利人身份证明材料及可以说明版权所有者情况的材料,我们将根据有关规定第一时间对其相应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