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没有各级政府的财政投入和政策扶持,‘一价制’根本无法从纸面蓝图变为现实。”据随州市教育局学校后勤保障与管理办公室副主任金锋介绍,对于经济并不富裕的随州市而言,短期内完全依靠追加投入并不现实。最现实的办法,就是用财政投入的“加法”做出“乘法效应”。过去一年多,在随州市政府的统筹安排下,全市各县市区统筹农村校舍改造工程以及农村义务教育薄弱学校改造工程等项目资金,将学生食堂列入重点建设项目,逐步改善学校食堂设施,使其达到餐饮服务许可的标准和要求,农村寄宿制学校标准食堂配备率达到100%,即便规模较小的农村学校,也配备了伙房和相关设施。
“馒头、糖包、肉包、花卷、热干面、绿豆稀饭、鸡蛋汤、紫菜汤、瘦肉汤、炒榨菜、大头菜、五仁酱丁、外婆菜、红油三鲜……”这是记者在广水市长岭镇港昌小学看到的“学生早餐一周食谱”。位于长岭镇集镇中心地带的港昌小学,在校学生都是集镇周边的走读生,此前由于学校没有食堂,不少家住街边的家长为了赶早集做生意顾不上给孩子做早餐,导致不少学生经常空着肚子来上学。为了让学生能吃上早餐,学校专门建起食堂供应早餐。
“虽然食堂每天只做一顿早餐,但我们一点也不马虎。每个学生每天的早餐统一是3元,干稀搭配,保证至少有15个品种、4个花样,而且每天不重样。”该校校长刘文朝说,学校食堂从无到有以及早餐“一价制”的实施,实际上与政府的追加投入、规范的配套管理密不可分。
港昌小学的变化只是随州“一价制”改革的缩影。据随州市教育局局长张道亮介绍,在“一价制”的实施过程中,随州市随县、广水市、曾都区政府都先后通过出台配套措施,增加教育投入,改革考核办法等手段,从源头上堵住了学校借口教育经费不足从学生嘴里抠钱的制度缺口。截至今年5月,仅随县,已投入1583万元用于学生食堂配套设施标准化建设,交付使用的有22所学生食堂;广水市投入食堂基本设施的建设资金755万元,新建3所标准化食堂,改造维修12所,使全市标准化食堂达到84所;曾都区投入食堂建设专项资金1666万元,新建改建标准化食堂16所。
“一价制”如何保证“一价”?
广水市蔡河镇中心中学是一所距镇区14公里的农村学校,全校580名学生中,住宿生400余人。“一价制”实施后,通过财政追加投入,学校食堂等硬件设施虽然实现了标准化配备,但如何保证市场物价上涨而食堂饭菜的质量和价格不变,是校长汪国在学校日常管理中最为棘手的问题。
蔬菜价格的上下波动是市场经济的本质特征,而学校食堂饭菜价格不论市场如何波动都要保持稳定,这是计划经济特征。在“市场”和“计划”两种调节手段之间,如何寻找平衡,是随州市推进学生食堂“一价制”改革的关键所在。
以蔡河镇中心中学为例,每天的中餐和晚餐,都是由3道菜组成的套餐,价格统一为4.5元。“如果市场上猪肉价格涨了,肉菜的成本肯定会随之上涨,但食堂既不能减少荤菜的肉量,也不能涨价。”校长汪国说,为了开源节流,学校利用校园闲置的空地盖起了一个养猪场,每天将食堂的剩菜剩饭用作猪饲料。目前该校养猪场在栏肉猪达到130多头,基本实现了猪肉供应的自给自足。
但是,并非所有学校和蔡河镇中心中学一样具备自给自足的条件。在“一价制”启动之初,对于一些校园面积紧凑或靠近城区的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就有家长担心“一价制”很可能会逼着学校做“阴阳菜谱”或“阴阳账本”。
“为了把‘一价制’落到实处,我们在改革启动之初就一直边改边摸索,并强化学生食堂运行流程的标准化、规范化的制度设计。”随州市教育局学校后勤保障与管理办公室副主任金锋说,原材料供应是保证学校学生食堂“一价制”顺利实施的一个关键节点。
原材料供应、采购等这些市场行为对于一向以教育教学为中心工作的学校而言,一直是其“短板”。怎么办?随州市政府为此出台了相关意见,要求各县市区教育行政部门积极争取所在地政府和有关部门加大对农村中小学食堂的支持力度,落实相关政策规定,采取有效措施帮助学校食堂搞好原料供应,减免相关费用,使学校学生食堂降低经营成本。
按照随州市的规定,“一价制”工作由市教育局牵头,财政、物价、卫生、工商、食品药品监管、公安等部门各司其职,加强对中小学食堂的监管、指导和培训;教育行政部门把食堂工作纳入对学校工作的评估内容,对学校食堂定期或不定期进行明察暗访;食品药品监管部门对中小学校学生食堂的餐饮服务许可证的办证费、年检费和各项检疫检测费,按标准收取,对有特殊困难的学校可酌情减免;水电能源部门提供质优价廉的各类能源,价格按国家和省的相关规定执行,降低中小学校学生食堂能源消耗的成本。
各级政府部门政策上的一路“绿灯”,确保了学校食堂原材料供应价格保持相对稳定。同时,随州市政府还通过“以钱养事”的方式,在农村义务教育学校设立包括学校食堂工作人员和校园保卫人员在内的公益性专门岗位,既解决了义务教育学校非在编临聘人员的工资待遇问题,又在制度上堵住了学校学生食堂经营或变相经营的口子,改善了学生食堂“一价制”的“信任赤字”。
“3块钱的原材料,做成可口的饭菜,从进货、加工、能耗到用工,每个环节都要增加成本,所以学校必须精打细算。”金锋说,“一价制”的原则是“统一价格、营养卫生、品种多样、自主选择”,其中,“统一价格”和“自主选择”最容易做到,如何做到价廉物美,确实需要学校费一番心思。
在随州市下辖的一市一区一县中,广水市是财政比较困难的一个行政区。为了让孩子们吃到物美价廉的可口饭菜,该市对米、面、油、煤等大宗物品,实行“公开招标、定点采购、统一标准、集中配送”,像蔬菜、肉类、蛋类等食品原材料采购,由各校分管副校长、后勤主任、炊事班长、保管员共同验收,建立台账制度。在食品材料采购环节,该市实行“勤进快销,以销定进”,防止积压、霉变、过期和浪费;在仓储环节,根据食材特点,实行分类储存,食堂每日按用量取用;在食堂加工环节,厉行节约,粗菜细做,并分期分批组织烹饪技术人员参加提高培训,最大限度地减少加工环节的浪费。
同时,该市在所有义务教育学校提倡使用节能环保炉灶和厨具,重点加强食堂易耗品的管理,延长使用寿命,独立安装学生食堂的水表、电表,学校教育教学和其他水电费用不得在食堂列支;严格按照就餐学生人数,确定食堂需配置的工种、岗位和人员数量,鼓励学校富余人员到学生食堂工作,尽量减少临时聘用人员;抓好“两个基地”建设,确保义务教育寄宿制学校实现蔬菜、副食基本自给或部分自给。
首页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尾页
广告资讯:QQ:721800272
版权声明:
本站部分文章、资料及相关图片转载自互联网,其版权均由原作者或原刊载媒介拥有,其观点、言论、主张等均属其作者个人行为,不代表本站观点,若本站侵犯到您的版权,可以向本站提交权利人身份证明材料及可以说明版权所有者情况的材料,我们将根据有关规定第一时间对其相应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