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网站地图
主页 > 中考 > 教育观察 >

教师“流动不流泪”需要制度后盾(6)

2014-08-19 16:19编辑:【考文考理网对此文章感兴趣的有:

  【链接】

e群人谈教师流动 ——摘自“千校联盟1号群”

  ■什么样的教师该流出?什么样的教师该流进?流动的数量多少是合适?换句话说,教师流动要有一个度,当超过这个度时,就会走向问题的反面,这个度就是教师流动的依据和标准。教师流动的依据和标准的确立是促进教师合理流动前提条件,但这一直是困扰教师流动的现实问题。(昵称:地平线)

  ■教师流动不是哪一个学校能做的工作,要以区域统筹为核心来持续推进,关键在于区域要出台一系列以人为本的配套政策,建立全方位的教师信息库或成立教育人才资源中心,随时对学校教师的供给与需求做出研判,从宏观上对区内各学校教师的年龄、性别、职称等进行结构调整,确保校际均衡发展。(昵称:西风)

  ■强制性流动不能激发教师的内在动力,有何意义呢?教师交流政策应该是一项基于人的发展需求的改革。(昵称:二虎)

  ■记得1994年我要去深圳,组织部长找我谈话时第一句话就说:人才流动是很正常的,出去就干出个样子,回来就认真工作。那时候的流动,个人、学校、政府三方利益是一致的,这种带有竞争性的流动能够调动人的积极性。现在为了均衡发展,以优秀教师流动到薄弱学校任教来实现教育公平,使得个人与学校、政府利益发生了冲突,如果是能实现多赢的教师流动,谁会拒绝? (昵称:光富)

首页 上一页 1 2 3 4

广告资讯:QQ:7218002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