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网站地图
主页 > 中考 > 教育观察 >

教师“流动不流泪”需要制度后盾(4)

2014-08-19 16:19编辑:【考文考理网对此文章感兴趣的有:

能实现多赢谁又会拒绝?

  为实施县域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各地纷纷推出教师流动政策,促进教育资源优化配置。教师,作为执行这项政策的核心群体,他们的态度关系到这项制度实施的成效,其能动性的发挥直接左右政策的成败。因此,教师流动只有根据实际情况设计科学合理的方法,才能实现预期效果。

  从县情、校情、师情出发

  教师流动涉及教师的切身利益以及社会的稳定。目前我国还没有法律法规明确规定教师必须参加流动,因此不能简单地通过行政手段强制推行。加之各地教育基础设施、交通条件、人文环境不同,决定了教师流动方式的差异性,因地制宜是科学、合理、有序、有效地推进教师流动工作的前提。在大规模开展教师流动之前,需要进行科学的调研,调查内容可以包括本地区的学校、教师以及生源的现状,能够给教师流动提供的诸如交通、财政补贴等相关支持,尽可能广泛征求家长及社会的意见。教师流动必须契合县情、校情、师情,只有在调查的基础上科学论证,结合本地实际制定的合理政策,才能让广大教师流动到合适的学校与合适的岗位。


广告资讯:QQ:7218002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