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网站地图
主页 > 中考 > 教育观察 >

《蜗牛》进教材引议 王旭明:别把眼睛光盯着周杰伦(2)

2014-06-27 13:22编辑:【考文考理网对此文章感兴趣的有:

  关注语文教材多年的《收获》杂志副编审叶开,首先肯定了语文出版社勇于改变选文思路的举动。但他认为,从整体上看,当下的众多语文教材无论是团队,还是课程设计,都需要大的更新。

  叶开曾看过几位教师写的一份考察报告,小学语文教材中的母亲形象大多只有两副面孔:苦大仇深或道德完美。而生活中那些有血有肉的母亲形象却不见了。这直接导致写关于“妈妈”的作文时,全班45个同学,有35个人的妈妈都变成残废了,因为不残废不足以说恩情。

  叶开曾试图改变这一状况,尝试自己编写了一套教材《这才是中国最好的语文书》。在“综合分册”里,他特地选了胡适的散文《母亲》,就是想让学生看看真实母亲的样子。叶开认为,“我们的儿童时代,缺少天真、有趣、人性的训练。我们的教材,应该在文学性、思想性、趣味性、丰富性上下功夫。”

  王旭明也期待能够编写出一套好教材,它应该是人文性与工具性的统一,要具备“体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增加学生思辨和逻辑能力”“有更多的美文”“更加接地气”等特色。

  语文教材为何备受关注

  语文教材每次有“风吹草动”,都会引来大争议。从“鲁迅文章被请出教材”“莫言文章入选教材”,到“朱自清的《背影》中涉嫌违反交通规则”等,为什么大家如此关注语文教材?

  叶开分析,一批80后已成为学生家长,他们在互联网时代长大,受过良好的教育,视野开阔,具有反思的精神,这些家长对于孩子使用的教材有更高的要求,也期盼孩子能够更快乐地学习。这些期盼引发的合力,也许是语文教材总能引起关注的原因。

  “不仅仅是语文教材,整个社会对语文,怎样关心都是不为过的。”王旭明说,语文学习对一个中国人来说,是最基础的学习。现在社会上兴起的国学热,就是一个信号,说明语文教育越来越受到重视。

  对于很多人提出的,语文教学中教材的影响力到底有多大?王旭明分析,学校语文教育包含四个因素:教材、教师、教学、考试,四个因素互相制约、互相影响,其中教材和教师是最重要的。

  “同样的教材,不同的讲师会带来截然不同的效果。现在很多语文老师的个人修养需要提升,他们在考核体系下专注教学,却没有继续提升自己的人文素养,这个问题需要解决。”叶开认为,生动有效的语文教学,应当是一位优秀的教师,基于一个好课本,带领学生走向更广阔的世界。(本报记者 李苑)

首页 上一页 1 2

广告资讯:QQ:7218002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