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园安保工作要有实效
在校园安全应对问题上,学校安全的“紧箍咒”需要我们常念,特别是预防意识的灌输树立和应对策略的反思探究。
首先应该严格执行登记制度。鉴于前些年在校园内外出现过校外人员伤害学生的案件,目前全国每所学校包括幼儿园都配备了保安,也有相应的职责和技防设施。现实中却存在着种种问题。上级教育部门要求学校对出入校门的所有来客实行登记制度,可是实际操作中,据笔者了解,因为毕竟出事的几率比较少,所以保安人员往往麻痹大意,存在侥幸心理,登记制度时紧时宽,甚至形同虚设,给不法分子以可乘之机。特别是那些人员进出频繁的时段,更是因为应接不暇或者难以操作等原因而疏于管理,忽略登记。严格登记制度,是校园安全的第一道防线。
其次应该切实加强安保力量。要加强和派出所联系的力度。一旦出现校外人员暴力伤害案件,最好的办法是借助警方的力量,这既起到震慑作用,也更有利于暴恐问题的解决。如今警校联系是一种常规的“规定动作”,我们应该真正做到密切联系,一有问题能够及时赶到并且解决问题。要加强防范的人防技防力量。据笔者了解,现在不少学校的保安是属于“老弱”一类,真的碰到歹徒也难以制止;对技防的工具如何使用也一问三不知,即使培训过也常常是形式主义,技防如屠龙之技。所以应该真正从实战的角度对保安人员进行选择、对技防水平进行培训,做到有备无患,是个严肃而迫切的问题。另外还应该加强校内安保队伍建设。
最后应该提高师生的防范意识和能力。作为学校,应该通过请警务人员来做讲座以及日常教育等方式,教给师生实实在在的防范侵害的知识,树立防范和避险意识,包括教育学生及时告诉老师或者报警等。当然教师也应该高姿态地保护学生,这样可以稳定学生,也利于在歹徒面前树立正气。(作者周国梁,系浙江省嵊州市蛟镇中学教师)
农村校园安保漏洞多
随着社会进入转型时期,各种社会矛盾凸显,一部分自身利益诉求没有得到满足的人员,存在着报复社会的可能性。我们可以发现一个规律:学校安全保卫工作每每在发生校园血案后就喊得震天响,当一切归于平静,学校安保工作就弃之不理了,如同季风,来也匆匆去也匆匆。
农村学校点多面广,基础设施陈旧老化,隐患不少。尤其是村小,学校的围墙、厕所年代久远,存在垮塌隐患。同时,校园周边屡禁不止的“黑网吧”、穿行乡村的所谓“校车”,也是对师生人身安全的威胁。
要治理校园周边环境,对可能危及师生安全的可疑人员进行监控等,都需公安、工商、交通、司法、卫生等部门通力合作,主动担当。而实际上,常常是教育部门孤军奋战,其他部门即使参与,也常常是突击应付,一阵风而已。这种局面也需要采取有效措施加以化解。校园安全工作十分琐碎,但稍有漏洞,就可能造成严重后果,农村学校安全保卫工作更是成为一块短板。这就需要政府建立长效机制,细致入微地做好校园安全工作。当然,农村学校要逐步完善保障现代化防范设施,还要建立集人防、物防、技防于一体的校园安全和治安防控体系。这些都需要政府不断加大投入,从而补齐农村学校安全保卫工作这块短板。
广告资讯:QQ:721800272
版权声明:
本站部分文章、资料及相关图片转载自互联网,其版权均由原作者或原刊载媒介拥有,其观点、言论、主张等均属其作者个人行为,不代表本站观点,若本站侵犯到您的版权,可以向本站提交权利人身份证明材料及可以说明版权所有者情况的材料,我们将根据有关规定第一时间对其相应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