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网站地图
主页 > 中考 > 教育观察 >

解读:冲刺中国教育“标准年”(4)

2014-03-12 10:38编辑:【考文考理网对此文章感兴趣的有:

  标准要经得起一线实践检验 

  标准的制定和完善是一个过程,要区分轻重缓急,区分难易程度,还要考虑到国家基本标准和城乡、区域差异的存在 

  两会期间,教育部教师工作司副司长殷长春格外忙碌,制定和完善教师队伍标准体系是他的时间表中很重要的一项。2014年,仅教师工作司,承担的标准制定和完善任务便有5项,涵盖学前教育、普通高中阶段教育、中等职业教育、高等教育和特殊教育。“构建全口径的中国教师队伍建设标准体系,是建立和完善国家教育基本标准的重要组成部分,到2020年,仅教师队伍建设标准体系就将制定和完善84项标准或规范,这是个庞大的体系,这项工作也是历史性的!”殷长春说。 

  “将标准看成衡量政府基本公共服务提供是否达标的一把尺子,应该视为现阶段我们制定和完善教育标准的一个重要原则。”谈松华认为,既然标准的制定和完善是一个过程,就要区分轻重缓急,区分难易程度,还要考虑到国家基本标准和城乡、区域差异的存在,将社会对政府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渴求度作为标准的出发点和归宿。 

  “一般标准的制定和完善,从立项到最终形成标准文本,通常需要两年以上时间。”殷长春告诉记者,标准的制定和完善都要经历从课题立项、确定专家起草小组、调研、文本起草、反复征求意见、论证等多个环节,需要充分调动教育专家、一线教育工作者和教育行政部门的智慧和力量。 


广告资讯:QQ:7218002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