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网站地图
主页 > 中考 > 教育观察 >

两会教育谈:中小学生负担如何做“减法”(2)

2014-03-05 12:50编辑:【考文考理网对此文章感兴趣的有:

  “减负”为何失效

  “‘减负’很难真正减下来。”严老师说,尤其是像北京这样的大城市,无北京户口,随父母在京就读的学生,家长要考虑将来孩子回户口所在地的高考问题。即使学校给学生减负,家长也不敢给孩子减负,这也是教委决定减负后,校外培训机构更火的原因。

  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系主任郑新蓉表示,用中医的观点看,负担重是个表症,原因很多,文化传统、社会竞争压力、学校评价系统、社会对教育和质量的价值态度等,各方面相互关联。

  罗崇敏指出,中小学生学习负担重是教育体制特别是考试评价体制设计的问题。考试评价体制颠倒了教育手段和目标的关系,把考试手段变成了培养目标,把培养目标变成了空喊口号。一个考分作为对学校、老师、学生的唯一评价标准,根本减不了负。

  “据我所知,中小学减负讲了上百次,文件也发了数百个,负担不但没有减轻,反而越来越重。这要检省我们教育制度,特别是考试评价制度。”罗崇敏说。

  的确,政府一直在致力于“中小学生减负”。比如,《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做好2013中小学生暑期工作的通知》就要求,各地中小学校要控制课外作业总量,小学一至二年级不布置书面家庭作业,其它年级要创新作业形式,适当减少书面作业,引导学生参与社会实践活动,走进大自然,丰富生活,陶冶情操。要召开一次家长会或致家长一封信,引导家长不盲目给孩子报各类补习班。

  又比如,2014年1月24日,教育部在其官方网站发布2014年工作要点,要求贯彻落实好《小学生减负十条规定》,切实减轻学生过重课业负担。

  然而,在教育学者、21世纪教育学院副院长熊丙奇看来,“中国式减负”是减负形式主义。“在学校减负的同时,校外却在增负,甚至学生负担更为沉重。在政府的禁令下,学校减负是容易的——上课时间减少、给学生布置作业减少,可这不是真正减轻学生负担,而是减负‘鸵鸟政策’,把责任轻飘飘地推给家长和社会。”

  小学严老师说,“完全禁止作业可能不太好。我认为首先应该端正学生及老师、家长对待作业的态度,不能把作业完全看成负担,也不能完全把作业想成单纯的机械练习。其实只要老师理念正确,完全可以根据需要给孩子布置一些较灵活、有趣的作业,当然新知识的必要练习还是应该有,但老师要掌握好度。” 首页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尾页

广告资讯:QQ:7218002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