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网站地图
主页 > 中考 > 教育观察 >

高学历教师乡村“遇冷” 校长抱怨教学方法单调(2)

2014-02-11 11:30编辑:【考文考理网对此文章感兴趣的有:

  教育专家:教越小的学生越需要高水平的教育教学理论

  “经过我们的调查,因为农村教师是事业编制,对大学生的吸引力还是非常大的,特别是对地方师范院校来说,大多数毕业生还是愿意到农村学校工作的。甚至因有编制的因素,招考录用时的门槛还很高。”重庆市政协特聘委员、长江师范学院教务处处长于海洪说。

  媒体报道称,2013年江西省面向社会公开招聘中小学教师时,全省最热教师岗位为兴国县一农村小学,报考比例高达90:1。

  据了解,很多学生报名应聘“资教教师”和“特岗教师”,都是冲着相对稳定的事业编制,而非因憧憬教师“教书育人”的光环。

  由于日益白热化的就业竞争压力,让大学生的“考级”能力大增。“中国大学生的考试能力都很强,拿个教师资格证都没问题。”湖南大学教育科学研究院教授唐松林介绍,不同级别的教师资格证,在专业知识考核上,差别不是很大。在授课技能考核上,有些差别但也不算很大。

  然而,随着一批批大学生的加入,农村教育又出现另一个难题:这批习惯了城市生活的大学生,难以融入农村的平淡与贫穷,更不知如何与叛逆的留守儿童沟通。

  对于西乡那位校长的困惑,唐松林说,刚毕业大学生持有何种级别的教师资格证,只是持有人当时的一种选择,从实践来看对工作没有太大影响,即使持有小学教师资格证,也不等于教小学的专业水平就高。

  唐松林认为,多年来,国家和地方向贫困地区引进高学历、高资格人才的尝试,扩充了农村的教师队伍和教育水平,说明政府是想把事情做好。然而,在肯定成绩的同时唐松林指出,我国在教师岗前培训方面的教育的确存在缺失。

  对此他介绍了美国经验。他称,美国大学生毕业后,需要在学校工作一至两年才能拿到教师资格证。这是个磨合期,期间学生就能知道自己是否对教育事业感兴趣,对学校各方面的情况是否认同,这个磨合期锻炼的不仅是实践技能,而且还能让他们知道这是不是自己所想要的职业。

  唐松林建议,师范生在学习完知识后,应到山区去住上一年,这对他们也是一种磨练,同时对山区老师也起到了观念更新、知识更新的作用。在这个过程中,也可以把山区的老师置换过来,让他们在大学呆上半年至一年。

  长江师范学院位于重庆涪陵,作为地方高等师范院校,近年来,该校有1831名师范毕业生到农村中小学任教,并培训、提高了一大批农村中小学教师。

  长江师范学院教务处处长、重庆市政协特聘委员于海洪向光明网记者介绍,目前我国对教师教育改革缺乏“从实求知”的论证,这使得教师教育改革在弯路上前行,具体表现在教师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水土不服”、“说做不一”等问题,这样就很难培养出适应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合格教师。

  于海洪介绍,长江师范学院从2013年起开设的小学教育(全科)4年制本科专业采取的就是3+1模式,即在校学习3年理论,然后到教师进修学校和所在地的小学校实践1年。“资格证不能分级,教越小的学生越需要高水平的教育教学理论。”这是他作为一线教学理论实践者的感触。

首页 上一页 1 2

广告资讯:QQ:7218002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