减负破困局 各方有责任
12月5日,教育部副部长刘利民透露,《小学生减负十条规定》将择期印发,再次让“减负”成为公众热议的“关键词”。
2013年全年,全社会对“减负”的关注始终热度不减。先是年初教育部在全国范围内开展的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减负万里行”活动,再到年中人民日报等媒体对“如何走出减负困局”,避免“越减越重”之怪现象的连续关注,之后,还有年终的教育部“重拳出击”——《小学生减负十条规定》向社会征求意见。
要说“减负”,并不是一个新鲜话题,长期以来,中小学生课业负担过重受到社会各领域的高度关注。但尽管有关部门出台了多项减负举措,这一沉疴却始终未能得到根治,甚至出现“越减越重”的尴尬局面,久而久之,减轻中小学生课业负担,竟然成为名副其实的“老大难”问题。
减负之难,并非难在无解,而是牵涉利益主体诸多,问题纷繁复杂,是一个牵扯社会多方面的系统工程。
难题究竟该如何破解?
首先,应该从教育内部入手,向课堂要效率、让老师提水平、让学校强管理。从作业量、上课小时数、考试次数这些教育教学最基本的内容管起,真正提升教学水平和教师的综合素质。同时,也要完善考试制度,打破一考定终身,走出一条稳健的综合评价、多元录取的选拔方向。
更重要的是,要在全社会呼唤理性的社会价值观和用人观,营造教育回归本真、科学育人的文化氛围,从而避免“学校减负、家长增负”现象再次发生。
将孩子从课业负担的桎梏中解放出来,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努力的,有学校、有家庭,更有政府。
育人应重道 师德须从严
教育部近日发布《中小学教师违反职业道德行为处理办法(征求意见稿)》,教师收礼、有偿补课、体罚学生、骚扰学生……将受到相应处分。
广告资讯:QQ:721800272
版权声明:
本站部分文章、资料及相关图片转载自互联网,其版权均由原作者或原刊载媒介拥有,其观点、言论、主张等均属其作者个人行为,不代表本站观点,若本站侵犯到您的版权,可以向本站提交权利人身份证明材料及可以说明版权所有者情况的材料,我们将根据有关规定第一时间对其相应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