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何暴力?
在2010年儿童攻击性行为与家庭因素调查中,专家发现,父母过于严厉的惩罚,打孩子,拒绝与否认孩子会导致攻击性行为
重庆女孩摔婴后,人们在追问:一个10岁的小女孩为何会做出这样的骇人举动?是什么让她如此暴力?
随着媒体报道深入,矛头开始指向了女孩的父母和他们的教育方式。媒体披露,这名10岁的施暴女孩也是暴力的受害者。女孩的父亲李先生在接受记者采访时承认自己和妻子平常会打骂女儿,多少对女儿的性格有影响。邻居也对当地媒体称,小女孩的父母“平常很爱打牌,对小女孩缺乏关爱”,小女孩家经常传出打骂声。
不少网友开始指责女孩家长,认为“正是父母的暴力催生了暴力的孩子”。对此,汪玲华表示,的确很多有行为问题的孩子,在其成长过程中都有被虐待或被施用暴力的经历,“在2010年儿童攻击性行为与家庭因素调查中,专家对181名小学六年级学生进行攻击性行为与家庭因素的调查发现,父母过于严厉的惩罚,打孩子,拒绝与否认孩子会导致攻击性行为。”
“所以,暴力孩子频频出现的根源是家庭养育方式和成长环境有问题。在孩子成长过程中,如果父母的爱和陪伴不够,孩子会缺乏安全感和信任感,就容易出现行为问题。如果父母严厉体罚孩子、对孩子训斥过多、施暴,孩子会产生负性情绪,甚至进行暴力模仿。”汪玲华说。
汪玲华还指出,儿童暴力行为的产生也和一些先天因素有关,包括遗传因素、母孕期相关高危因素等,此外,还有一个不可忽略的外力:社会大环境。
“如今,社会价值判断多元,学习和模仿能力强的少年儿童很容易沾染到不良的社会风气。同时,网络的繁荣使各种信息无处不在,也使孩子们浸染在信息的大染缸里。尤其是网络游戏、电子游戏对孩子的负面影响非常大。”汪玲华透露,她接诊的出现较严重暴力行为的孩子多数都伴有网瘾。
汪玲华坦言,充斥暴力的网络游戏、影视、书刊对孩子有着极其深重的恶性影响。如在调查莆田14岁少年虐杀女孩的案件时,警方就猜测,施暴者是在模仿电影情节做出泄愤的行为。
首页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尾页
广告资讯:QQ:721800272
版权声明:
本站部分文章、资料及相关图片转载自互联网,其版权均由原作者或原刊载媒介拥有,其观点、言论、主张等均属其作者个人行为,不代表本站观点,若本站侵犯到您的版权,可以向本站提交权利人身份证明材料及可以说明版权所有者情况的材料,我们将根据有关规定第一时间对其相应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