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网站地图
主页 > 中考 > 教育观察 >

钱多有人为何成果上不去 科研经费,不能这么瞎花(4)

2013-10-16 11:40编辑:【考文考理网对此文章感兴趣的有:

  经费预算不能太“重物”

  □科研经费大多数用来购买仪器设备以及支付各种费用

  □用在科研人员身上的,只有低比例的劳务费和咨询费

  目前,在编的科研人员、大学教授有固定的工资,而通常的科研项目“主力”硕士、博士研究生、博士后,以及技术辅助等人员的收入则需要从项目经费支出。能申请到经费,往往也就成为“项目老板”。

  记者了解到,按照规定,科研经费大多数是用来购买仪器设备和支付材料费、会议费、出差费的,用在人身上的,只有劳务费和专家咨询费。且劳务费的比例很低,经费少的项目是15%,多的不超过10%。

  由于没有人头费,为了项目运转,课题组用诸如提高收取房租水电费、试验用地费及材料费等方式,从科研经费中划拨出部分经费,用于发放各类人员的工资及各种津补贴。

  “试剂耗材是个筐,什么都能往里装。”刘斌说,曾有一段时间,每天都有数十家试剂耗材公司的推销员在单位内转,只要你答应购买他们公司的试剂,发票随你的意愿开,因为试剂耗材是易耗品,比较好报销且不易查处。“各科研单位的财务制度已经较健全,但报销只是看发票开的是否规范,无法核对发票与实物是否相符。为了报销,科研人员有时难免‘钻空子’。”

  刘斌还提到,有些研究有大量野外试验要做,要到台站去蹲点,光靠几个在编人员肯定不够,而所有学生和临时聘用人员的经费都需要课题组支付,10%的劳务费仅够支撑1到2个月。

  在业内人士看来,科研人员的基本保障并不太好,如果老是让科研人员操心“吃了上顿没下顿”,花过多的时间和精力去应付科研以外的诸多事务,在一种浮躁的心态中工作,难以期望能出原创性的突出成果。

  专家介绍,欧美等发达国家,科研和教育事业单位参照公务员待遇,不同学科之间收入差距也不大。课题经费有相当一部分是人头费,作为科研人员的补贴。在美国一些高校,大多教授只有9个月的工资性收入,另外3个月是从研究经费中补齐。王辉表示,我国缺乏发达国家良好的基础条件,还处于实验室建设阶段,现阶段一定程度上的“重物轻人”可以理解。

  不过,刘斌认为,我国虽然有较健全的国家、省部级实验室和各种平台,但这些实验室大多只有单位领导的团队或一些杰出人才才能使用,一些优秀的年轻科研人员也难以使用。不少科研人员为了开展科研工作,花很多年的精力申请各种项目和经费来建立自己的实验室,有时不得不参与那些并非自己专长的项目。 首页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尾页

广告资讯:QQ:7218002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