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网站地图
主页 > 中考 > 教育观察 >

专家谈如何走出学生减负困局(2)

2013-09-06 12:19 来源:【考文考理网 对此文章感兴趣的有:

  孩子负担过重,家长难辞其责

  天津市河东区实验小学校长 杨军红

  减负的主阵地在学校,但中小学生负担减不下来的原因,很大程度上却在于家长。有时候,家长们的心理压力甚至要远远大于孩子。最终,学生读书的目的不是为了喜欢学习,而纯粹是为了满足家长的愿望。因此,即便管理部门强制学校减了负,家长还是会把所有减去的再成倍地加上去。

  美国心理学家发现:一个人能够取得成就,不仅取决于后天努力,而且取决于父母教导。家长应该如何帮助孩子减负呢?

  家长应当有一颗平常心。平常心并不意味着不求上进,而是让人以平和的心态看待自己的成绩和他人的优秀,冷静、客观地分析自己的优势和不足,抛弃不切实际的、过高的自我期望和目光短视的自卑,进而提高成功率。有的家长把孩子的成功等同于自己的成功,把中高考同孩子的前途紧紧连在一起,所以生怕孩子输在起跑线上,这反映出家长的攀比心理和虚荣心。家长应当帮助孩子提高学习兴趣,激发孩子的求知欲,引导孩子主动学习,决不能把学习的负担强加给孩子。

  家长应当丰富孩子的生活体验。让孩子从课堂、课本里走出来,到图书馆、博物馆、植物园、动物园、大自然中去走一走、看一看,在体验中形成关爱自然和与大自然和谐相处的意识以及心灵的启迪;家长可以让孩子们多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劳动,并有意识地引导孩子将劳动转化为知识,比如:孩子在劳动中体会到乐趣、体会到成功,再把这些乐趣、成就感转换成口头的语言叙述,或者书面习作,这也是一种很好的学习方式。

  家长应当帮助孩子养成好习惯。古人说,“少成若天性,习惯如自然。”意思是小时候养成的习惯会和他的天性一样自然。叶圣陶先生更加精辟地指出,“教育就是培养习惯。”小学阶段是学生形成良好习惯的关键时期、最佳时期,可以决定人的一生。比如,我校为学生编的《好习惯全球游护照》,让学生人手一册,内有小学生六年应该养成的60条好习惯,包括道德习惯、行为习惯和学习习惯,每一条都需经自我、家长、小组三方认可才能完成。孩子如果养成了良好的习惯,学习效率自然高、学习效果自然好,更有利于孩子的可持续发展。 首页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尾页

广告资讯:QQ:7218002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