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网站地图
主页 > 中考 > 教育观察 >

如何走出学生减负困局:学生减负有赖教育综合改革(3)

2013-08-26 11:29 来源:【考文考理网 对此文章感兴趣的有:

  减负,各级教育部门大有可为

  北京市西城区教育委员会副主任 任 飏

  对于仅以分数评价学生、造成学校一味追求升学率的现象,社会关注较多;而多样化评价有时也会演变为学生负担,对于这种现象,我们却容易忽视:由于学生潜力的未知性较强,家长往往会在奥数、文体竞赛等方面对孩子进行全方位“挖潜”,以发现孩子的兴趣和天赋所在;如果孩子总是处于这样一种“被挖潜”状态,负担自然就会加重。也就是说,多样化评价虽然分流了家长对学生的压力“点”,但有可能变成了分散式的“面”上的压力。如果处理不好,负担可能会更重。比如,某些不具有普遍意义的“成功人士”的“成功事例”,被人们普遍传诵,无形中强化了家长给孩子“加负”的理由。

  对于学生负担的根源还应当理性分析。学生面临的压力归根结底是未来踏入社会所面临的竞争压力。只要社会上的竞争压力存在,就会逐步传递、波及到学生身上,变成学业负担。目前学生负担较重,在一定程度上是因为学生家长的“自发需求”,这看似是教育行政部门难以作为的。因为,教育行政部门直接管理的对象是学校,对于家庭教育特别是校外的各类辅导班,教育行政部门显得无能为力;即便是对违规办班现象,教育部门一家有时也很难解决,需要由相关行政管理机构通力配合,共同规范管理,才可能间接地实现减轻学生负担的目标。但是,这决不意味着,教育部门可以在学生减负中消极缺位、推诿责任、无所作为。

  事实上,为学生减负,各级教育部门大有可为。作为地方教育主管部门,教委、教育局的重要职责,是维护公平的教育机会,创造良好的教育环境,确立科学的评价标准,合理配置教育资源;同时,教育部门可以通过具体措施,切实减轻学生负担。比如,在课程设置和课时安排上,可以鼓励、引导学校开设前沿课程供学生选修,加大文体、社团活动的比重,加强校内不同年级、班级之间的师生交流,让每一个学生都有快乐、自由成长的机会和平台;比如,教育部门可以通过完善公平公正的升学秩序,尽可能地减轻学生的考试负担,包括坚持小升初免试就近入学政策,继续大规模提高小升初的电脑排位比例,同时拓展中考的渠道和选择等;再比如,均衡、公平地配置教育资源,在教育经费使用上相对地“扶弱抑强”,进一步推动公立学校之间教师和学校管理层的交流,使之常态化、制度化,尽量弱化好学校越来越好、差学校越来越差的“马太效应”。

推荐内容>>暑假成中国中小学生“第三学期” 减负实为加压 
推荐内容>>学生负担过重已成民族之痛 如何走出减负困局? 
推荐内容>>教育部:小学生减负一二年级暑假禁留书面作业
推荐内容>>中小学"减负调查"公布 约三成学生负担不减反增 
推荐内容>>北京市教委主任解读史上最严格“减负令” 
推荐内容>>幼儿园小学化 减负30年减了什么   专栏>>学生减负

  从制度改革中寻找减负出路

  教育部教育发展研究中心基础教育研究室主任、研究员 汪 明

  减轻中小学生课业负担,是社会各界的共同呼声。长期以来推进减负的脚步始终没有停歇,但效果不尽如人意。其中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一旦真的把负担减下来,地方政府、教育主管部门和学校不免担心升学率下滑,家长更会担心孩子学习成绩因此下降。消除这份担忧,真正把中小学生的课业负担减下来,应从评价制度和考试招生制度的改革中寻找出路。

  一方面,要加快推进中小学教育质量综合评价改革。一直以来,用学生考试成绩、学校升学率评价中小学教育质量的做法,已是司空见惯。中小学生课业负担过重的原因错综复杂,但有一点可以肯定,相对单一的评价内容和指标、只重结果不重过程的评价方式,对加重学生学业负担起着推波助澜的作用。日前,教育部颁布的《关于推进中小学教育质量综合评价改革的意见》,提出要树立科学的教育质量观。其核心是把学生的品德发展水平、学业发展水平、身心发展水平、兴趣特长养成、学业负担状况等方面作为评价学校教育质量的主要内容。

  将学业负担状况作为综合评价指标体系的重要内容,进一步强化了既关注学习结果,又关注学习过程和效益的评价理念,是此次评价改革的一个突出亮点。在今后的综合评价改革中,通过对学习时间、课业质量、课业难度、学习压力等关键性指标进行评价,着眼于提高学习的有效性和学习乐趣,切实减轻学生过重的学业负担。对每一所中小学校而言,即便在今后的多项评价内容上获得了好评,但如果这种好评是以学生过重的学业负担为代价,学校教育质量的最终评价结果将会大打折扣。

  另一方面,要加大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力度。考试招生制度改革是教育领域综合改革的突破口,也是减轻中小学生课业负担的重要保障。义务教育要坚持免试就近入学,完善划片招生办法,确保片区内优质初中学校参与电脑派位。要严格禁止各种考试及其变相考试,取缔以选拔生源为目的的各类培训班,为义务教育阶段中小学生的“减负”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


广告资讯:QQ:721800272

相关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