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网站地图
主页 > 中考 > 教育观察 >

院士助阵能否挽救科普颓势(2)

2013-08-15 10:19 来源:【考文考理网 对此文章感兴趣的有:

  科普的责任不仅仅是传播科学知识

  “科普的责任不仅仅是传播科学知识”,欧阳自远说,自己从二十几年的科普工作中,体验最深的是一定要弘扬科学精神,而且应该传播各种各样的科学方法,还要灌输一种观念:一定要遵守科学道德。

  著名的海洋地质学家汪品先院士几年前去美国西雅图,那里是微软公司的总部。汪品先的亲戚在微软公司工作,他说微软公司的人吃饭的时候聊天都聊科幻小说,“社会氛围如果是这样,那科学的文化价值就凸显了”。

  在汪品先看来,自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把科学作为第一生产力,大大加强了投入,SCI的数量已经是世界第二位了。“但在科学的文化价值塑造层面,恐怕不在往上,而是在往下,原因就在于我们太看重科学的应用力和科学能产生生产力,科学能换钱,换不来就有人想办法弄虚作假,这才是可悲的。”

  汪品先表示,并不是要成立一个道德委员会,而是需要弘扬科学的文化价值,更重要的是要告诉孩子、学生和社会公众,科学是有用的,科学其实是有趣的。

  著名物理学家陈佳洱院士以《十万个为什么》举例,“《十万个为什么》好在什么地方?就是鼓励青年人问为什么,鼓励青年人追求真理,鼓励青年人用科学思维方式来探索。”他认为,科学普及不能简单地理解为科学知识的普及,最重要的是科学精神、科学品德的普及。“为什么科学家有这么大的贡献?科学家的品德也非常重要。爱因斯坦评价居里夫人的时候说,一个科学家的品格对一个时代的影响,超过他才智方面的影响。”

  几位院士都对《十万个为什么》的“为什么”表示认可,汪品先说,自己的一个朋友到东京讲学,听众坐得满满的,但是最后一个提问的都没有,他问主办方,怎么今天讲得这么糟糕,没有提问,主办方回答说日本人是懂礼貌的,如果问题太难了,讲者没有面子,如果问得太浅了,提问者没有面子,所以就不问了。“我觉得中国也有这个问题,我们要从孩子开始,让他喜欢问问题。重要的是要问‘为什么’,需要从怀疑开始,科学关键在怀疑,而不是在相信上,我们把科学精神传导给大家,这才是方向。

  上海市科协主席、著名的药学专家陈凯先院士觉得:“国内很多设施豪华、费用高昂的科技馆,小孩子在里面玩得非常高兴,但是没有什么进步,没有什么启发,就像玩科学的玩具一样,没有想很多问题。《十万个为什么》是从提问出发,让你去思考,这一点非常重要,这也是我们科普中要强调的一方面。”

  陈凯先还提到最近被曝光的“王林大师”,“科学的普及,要灵敏地反应,快速关注社会的热点,真正把科学的知识用大家喜闻乐见的方式传达给大家”,他说,这几年更多的问题是出在健康领域,前几年出了一个张悟本,吃绿豆可以治各种疾病,但是很长一段时间没有主流的、科学的声音出来回答这些问题,“科普传播要非常灵活地结合社会的热点,把科普活动变成群众最关心的问题,从这方面传播科学精神、传播科学知识和科学方法。” 首页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尾页

广告资讯:QQ:721800272

相关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