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网站地图
主页 > 中考 > 教育观察 >

"数字海啸"席卷全球教育界 中国大学如何应对?(2)

2013-08-09 10:30 来源:【考文考理网 对此文章感兴趣的有:

  加入“幕课”,不仅仅是将课程搬到网上那么简单

  在“幕课”巨大的冲击下,中国的许多大学已经做出了回应。

  教育部、国家开放大学、上海市都相继推出了自己的资源共享平台。无一例外,这些平台都不同程度的具备“幕课”的特征。但是,应该注意到,和国外有着丰富经验的“幕课”平台相比,我们的在线教育平台还很不完善。为此,中国的高等教育界有着基本的共识:发展“幕课”要系统规划,而不能简单的“凑热闹”。

  “一定要特别小心!原来我们说PPT引入绝不是书本搬家,现在‘幕课’引入也绝不是课堂搬家。”6月3日,在清华大学召开的大规模在线教育论坛,切身参与“幕课”改革的清华大学电路教学组负责人于歆杰发出这样的告诫。

  在国内已经有这样的先例:网络公开课在网上出现后,在我国曾一度出现热潮,可跟踪调查发现,这股热潮并没有持续多久,而所谓“网课热”,也是少数几门热门课程热,对于一些系列课程,耐心听完的人,少之又少。日前,类似情景再次出现,6月,首批上线的120门中国大学资源共享课,尽管受到学习者的万众期待,但其互动和评价功能未能得以完全展现,还是令不少人失望。

  “我们在推广的过程中必须清醒地认识到,它不是简单地把一门课放到线上,也不是简单组织一下就可以了。”复旦大学副校长陆昉认为,在建设大规模在线开放课程的时候应该达到三个层次的要求,第一个层次是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来扩大受众的范围,使得更多的学生能够享用;第二个层次是通过网上来完成各种各样的答疑、咨询、交流,改单一的灌输为双向的互动;第三个层次则是以提高能力为导向,促进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因此,要做出有质量、有意义的在线课程,仅仅把课程内容搬到网上是不行的。

  而且,要想真正把大规模在线开放性课程推向深入,还需要考虑更多的问题。

  首先是学习者对于学习成果认证的要求。曾有学者提出,在我国升学教育模式中,读书的价值观异化为“升学有用,读书无用”。在这种情况下,在线课程要引起受教育者的关注,必须和现实相结合,回应功利的读书价值观。这就应该给予在线学习相应的学分,累计到一定学分可获得学位,而这些涉及到国家人才评价体系和学籍、学分、学历证书等一系列教育制度的改革,绝非一朝一夕之功。


广告资讯:QQ:721800272

相关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