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多的弃考学生直接选择了就业。贵阳姑娘悦悦在高考前突然选择休学,她说:“我觉得我考不上大学,就算考上了,也不一定能找到好工作。不如趁年轻有资本,先就业算了。”当其他人正在埋头准备高考时,她已经找到一家酒吧打工。
“根据教育部门公布的数据,出国留学的高中毕业生不超过20万人;其他80多万名弃考学生大多选择了就业,还有一部分选择来年再考。”熊丙奇说,“这80多万名学生中,农村孩子占了绝大多数。”
严峻就业形势让考生止步
大批学生为何放弃高考?教育界人士和专家认为,近年大学生就业形势严峻,让上大学的“里程碑”意义减弱、高考对改变命运不再具有决定性影响,是许多学生不愿意参加高考的主要原因。
“农村孩子能读重点大学的仍是少数。很多孩子好不容易考上‘二本’‘三本’,就业却非常困难。”贵州省大方县六龙镇中学副校长李红认为,“毕业即失业”的大学生就业形势,给农村孩子和家长带来了很多负面影响。
一些高中毕业生外出打工,在私营企业每个月也能挣到两三千元,这更促使许多学生放弃高考。他说:“一边是大学生就业难给高考做‘减法’,一边是收入不错给打工做‘加法’。两者一起作用,让高考作为农村孩子上升渠道的优势地位被弱化。”
此外,一些高校学费昂贵而就业效果不佳,也让一些有心上大学的农村学生打了退堂鼓。储朝晖说,一些“三本”和高职院校的学费动辄一两万元,农村学生考上了,家里也难以负担;就算咬牙上了大学,毕业了还是很难找到好工作,产出率太低。这也导致了许多农村学生宁可打工也不上“三本”院校。
一些出国留学的高中生和家长告诉记者,弃考的理由也是为了就业。北京市民刘芝介绍,女儿刚上初中时,家里就决定让她今年高中毕业之后出国读书。她说:“我们希望她能得到更前沿的教育。这样,无论她是留在国外还是回国就业,都更有竞争力。”
值得注意的是,受就业形势影响,“弃考”现象在农村部分地区已经“关口前移”。李红告诉记者,当地不少学生提早到高二、高一甚至初中毕业就离开了校园。他说:“我们学校高一、高二外出打工的学生大概占全校高中生的10%-15%,近几年还有增加的趋势。”
学生弃考量上升高校应当反思
“学生弃考量上升,高校应当反思。”储朝晖说,学生弃考,是因为高校难以为他们提供真正改变命运的机会。他认为,当前,国内高校的人才培养模式与社会的需求越拉越大,导致学与用脱节、白领培养模式与蓝领需求相脱节。高校应当转型发展,加强教育与社会需求的对接,加强专业化程度,培养社会需要的人才,而不能再满足于关上大门办学。
对于弃考的农村和城市低收入家庭学生,储朝晖和熊丙奇等人认为,教育部门应当通过网络教育、技能培训等方式,给学生成才多元选择,让他们不用上大学也能成才,从而打通上升渠道。熊丙奇说:“不仅要让他们有机会继续接受教育,更要让他们所接受的教育得到认可。”
城市孩子弃考是想寻求更多的发展,但农村学生弃考更多是出于无奈。对此,山东大学高等教育研究中心副主任刘志业认为,当前农村与城市的教育资源配置差别较大,农村学生“输在起跑线上”,通过高考获得优质高等教育的机会相对较小,近年北大、清华等高校农村生源持续低迷就是典型的反映。他认为,政府部门应当加大力度调整教育资源分配,补足农村教育资源短板,为农村学生创造更多机会。同时,加快推动城乡协调发展,为教育的均衡发展提供社会保障。
人才评价等级化限制学生选择
即便面对当前的“最难就业年”,中国大部分中学生依旧“非大学不上”,选择读职业学校的很少。专家认为,根本原因在于教育和人才评价的等级化。“接受不同类型教育的学生没有平等竞争和发展的空间。”21世纪教育研究院副院长熊丙奇在接受新华社采访时说。
他认为,尽管国家出台一系列扶持职业教育政策,但职业教育对学生依然缺乏吸引力。
“虽然‘高职高专’就业形势还不错,但在目前的人才评价体系中,人们认为上‘高职高专’就是低人一等。”熊丙奇说,对于选择职业教育的学生来说,他们今后的人生发展也有局限,比如,报考公务员,面对学历限制,他们很可能就没机会了。
近年来,中国致力于推进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十二五”以来,政府部门累计支持815所中职学校改善办学条件,969所高职学校重点建设1897个专业,建设1450个实训基地。从2012年秋季学期起,中职免学费政策范围扩大到所有农村(含县镇)学生、城市涉农专业学生和家庭经济困难学生。
据2012年统计数据,高等职业院校学生达1000万,占高等教育在校生约40%。但熊丙奇认为,很多高职高专学生谋求“专升本”,不以学习技能为重点,高职教育失去意义,沦为变相本科。
他认为,目前职业教育的关键问题不是要发展它,而是要给它一个平等的发展空间。
在职业教育发达的德国,“职业教育不是一个等级,而只是教育的一种类型。”熊丙奇说,德国职业教育发达的客观原因则是各个行业收入待遇差异不大。
2013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规模首次达到699万,被称为“最难就业年”。而同时,近些年来高级技工受到市场青睐,一些地方甚至出现大学生到技校“回炉”,学习技术,谋求更好的职业发展。(记者 陈灏 王橙澄 关桂峰 田颖 杨慧)
首页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尾页
广告资讯:QQ:721800272
版权声明:
凡注明来源为"www.kaowenkaoli.com"、"考文考理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美术设计和程序等作品,版权均属考文考理网或相关权利人专属所有或持有所有。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进行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或建立镜像。否则以侵权论,依法追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