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招新政,为贫困学子拓宽求学路
5月15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进一步提高重点高校招收农村学生比例,让更多勤奋好学的农村孩子看到更多希望。
相关专家指出,通过扩大农村贫困地区、中西部地区农村学子的招生名额和重点高校的参与范围,将有助于推动教育资源的更公平分享,但从长远而言,还须提高中西部地区的基础教育和高等教育水平,实现教育资源的均衡分布和公平发展。
高等教育扶贫成效初显
近年来,我国高等教育加大了对农村贫困地区、中西部地区的农村学生的招生和培养力度,先后于2008年实行了“支援中西部地区招生协作计划”(以下简称“协作计划”)、2012年实施了“农村贫困地区定向招生专项计划”(以下简称“专项计划”),并已取得较好成效。
据统计,2008年教育部安排“协作计划”招生3.5万人,到2012年招生名额已达17万人,同比增长386%。今年,全国安排“协作计划”的招生名额更是达到了18.5万个,从中获益的农村学子的数量和比例都有很大提高。与此同时,“专项计划”2012年起安排了1万个重点高校招生计划,今年将增至3万,今年高考定向招生的范围将由680个县扩大到832个县。招生高校由222所增至263所,覆盖所有“211工程”高校和108所中央部属高校。这项措施实施后,全国农村学生上重点高校的人数将比去年增加8.6%。
“‘协作计划’缓解了中西部部分省区升学压力大、高等教育资源相对缺乏、农村考生多等难题,同时也为东部高校提供了招生空间,增加生源数量,这是一项双赢的举措。”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教育政策研究中心助理研究员孙强表示,更为重要的是,这两项计划将有助于增加贫困地区学生接受高等教育的机会,鼓励学生毕业后回贫困地区就业创业,引导贫困地区基础教育健康发展,为贫困地区发展提供人才和智力支撑。
江苏教育厅招生处相关负责人也表示,江苏定向招生的数量与江苏每年约40万的考生相比,并没有对当地招考指标分配造成压力,未来还有进一步提升计划名额的空间。据了解,江苏省2012年定向招收困难考生指标为650人,分散在江苏数百余所高校,2013年这一计划人数将增加到1300人。
“去年‘专项计划’的录取情况形势良好,我校安排了40个名额,面向19个省份,680个连片贫困地区。从学生的报到情况来看,没有学生不来报到。录取分数一般比农大录取分数线低二三十分,但还是要保证达到一本线的基本要求。”中国农业大学招生办公室主任周旭峰说,中国农业大学所设置的学科和“专项计划”的要求非常契合,学校安排了很多涉农专业,也是优势专业,在前期筹备过程中也对这些专业进行了宣传,力保实施效果。
寒门如何出贵子?
高寒山区、库区、边远地区、革命老区,集“四区”于一身的安徽省六安市金寨县,是有名的国家级贫困县。一些偏远山村的孩子赶到位于县城的金寨一中上课,比从县城去一趟省城合肥的时间还要长。
家住全军乡的王议员从学校回一趟家要翻几座山,他的学费全靠姐姐外出打工挣得。在金寨一中高三年级十二个文科班里,他的成绩基本保持在前三名,但英语和语文是他的弱项。
“家里条件有限,英语课也是到初中才上的,直到现在,学习这两门课时总感觉很难使上劲。”王议员说。
今年5月,中国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要扩大农村贫困地区定向招生专项计划,将去年面向集中连片特困地区的1万名重点高校招生计划增至3万名,招生区域包括所有国家级扶贫开发重点县,招生高校覆盖所有“211工程”和中央部属高校特别是知名高校。
据安徽省教育招生考试院院长郑大明介绍,目前安徽省将从这3万名指标中分到多少名额还没最后确定,但倾斜地区肯定包括大别山集中连片特困山区。
通过自己努力考上大学,走出深山,就业脱贫,是中国广大农村地区孩子的梦想。近年来,随着中国高校的扩招,越来越多农村孩子进入大学学习。
数据显示,2000年至2012年间,农村学生本科高校录取人数由51.2万增至192.6万,农村学生与城市学生进入普通高校学习的机会已基本相同。
这一快速发展中,也出现了另一种“滑落”:重点高校、特别是名牌大学里的农村生源越来越少。有调查显示,最近二十年来,北大的农村学生占比从三成落至一成,清华大学农村生源也已不足二成。
安徽省教育厅副厅长李和平指出,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首先是农村特别是中西部地区农村教育资源仍然薄弱,大部分农村学生从起步开始就处于劣势地位;其次,大量农民进城务工,留守儿童缺乏家庭的关爱和监管。近年来重点高校更加重视“特长”与“素质”的选拔,农村孩子更成了弱势群体。
“和大城市的同学们比,我们的拓展应用能力普遍较弱,因此我一直对考进一流理工科院校信心不足。如今,这种向贫困地区加大倾斜力度的招生政策让我们实现梦想的机会更大了。”金寨一中理科班学生郑永乾连说。
金寨一中校长樊兴安介绍,实现名校梦想,农村孩子的确面临重重困难。“我们农村基本没有学前教育。很多小学没有英语老师,有些学校则采用‘跑教’的方式,让英语老师在几个学校间轮流上课。2007年以前,金寨一中每年考进一流名校的学生也就两、三个。”
“一个机会就会改变一生,农村的孩子们需要更多走出去的机会。否则,社会向上流动的通道会越来越狭窄。”安徽省知名社会学家王开玉说:“教育公平攸关社会公平,更是实现中国梦的基础。”
近年来,中国已实施了一系列推进教育公平的招生政策,包括“支援中西部地区招生协作计划”“农村定向免费医学生招生计划”等等。
今年继续实施的“支援中西部地区招生协作计划”,将在全国高校招生计划中专门安排18.5万个名额,由东部高校招收中西部考生。
王开玉指出,要让“寒门易出贵子”,需从源头着力。在改变招生政策的同时,正视农村教育的薄弱状况,解决好城乡教育资源失衡的问题,逐步改变农村孩子与城市孩子竞争中的劣势地位,尽量避免他们在“升学大战”中过早出局。
政策落实仍需解决诸多问题
记者了解到,尽管今年面向中西部、贫困地区农村学生的招生名额并没有给东部及一些知名高校带来困扰和压力,但业内人士仍担忧没有相关完善的体制保证,会出现一些“寻租”现象或达不到政策预期的效果。
广告资讯:QQ:721800272
版权声明:
凡注明来源为"www.kaowenkaoli.com"、"考文考理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美术设计和程序等作品,版权均属考文考理网或相关权利人专属所有或持有所有。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进行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或建立镜像。否则以侵权论,依法追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