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网站地图
主页 > 中考 > 教育观察 >

教育观察:大学笔记,为考而记?

2012-08-22 17:57 来源:【考文考理网 对此文章感兴趣的有:

    大学生为何从以往的认认真真记笔记转变成如今的抄笔记、复印笔记,甚至买笔记呢——大学笔记为考而记?

    大学笔记悄然变化

    课堂笔记以简洁的文字,对讲课的主要内容进行高度概括,为今后复习提供一份纲要,历来是大学生广泛采用的一种学习方法。然而,在如今的高校教学中,大学课堂笔记正悄然发生着变化。

    武汉科技大学李老师大学毕业于上世纪80年代中期,他告诉笔者,他们那时,课前预习要将不懂的东西记下来,上课时要将老师的板书认认真真记录下来,课后还要整理当天的笔记,所有笔记一律手写。尽管每天记笔记要花费很多时间和精力,但是每天都有很多的收获。

    走进如今的大学课堂,特别是在公共基础课和选修课上,说话的、睡觉的、听音乐的、看杂书的同学不在少数,课堂上不记笔记的现象随处可见。这些人当中又以大三、大四的学生居多;女生偏少,男生偏多;理工科偏少,文科生偏多,并有向低年级发展的趋势。他们虽然人在课堂上,干的却是自己感兴趣的其他事情。而到了课后,他们则会找来别人的笔记照抄一遍。

    如果说抄笔记对知识点多少能留下一点印象,复印笔记从知识掌握的牢固程度来看,多少让人有些担忧。自上世纪90年代初期,高校周边大规模出现复印店铺以来,复印在给大家带来种种方便和快捷的同时,也使一些大学生变得越来越懒惰,他们认为抄笔记太累,远不如复印来得快,于是乎,那些做得全、字迹工整的笔记成了大学生们争抢复印的对象。这让复印店老板喜上眉梢,据某高校一家打印店老板透露,每年专为大学生复印笔记、讲义就有数万元的收入。

    “资料完美,花小钱,你的复习考试更有针对性,掌握出题老师的命题方式和方向,附有模拟试卷及答案……”在北京某重点高校的BBS上,一学生刚留下出售课堂笔记的帖子,就有多人跟帖打探消息,要求购买。买笔记的学生以毕业班的学生居多,多为考研相关专业的课堂笔记,一份十几页的“名师笔记”能卖到20多元。非毕业班买笔记的也不乏其人,对他们来说,几十页、上百页的笔记看起来令人头痛,他们要的是“必考”的精华笔记。

    平时不记笔记的背后

    大学生为何从以往的认认真真记笔记转变成如今的抄笔记、复印笔记,甚至买笔记呢?

    对此,武汉科技大学医学院团委书记张勇老师认为,从大学生自身的角度来看,主要存在三个方面的问题:第一,学习态度不端正,学习纪律松懈。部分大学生认为现在是学分制了,只要考试通过就行,上不上课无关紧要。上课不认真听讲的现象也普遍存在,一些同学对听课采取“感兴趣就听,不感兴趣就不听”的态度。还有一些同学追求吃喝玩乐,羡慕浮华虚荣,相应的早晚自修人数大为减少;第二,忽视文化课学习,偏重社会活动。不少学生不能正确认识和对待所学专业知识,抱有“学校开的课对将来工作用途不大”想法的同学大有人在,他们片面认为,新形势下“锻炼能力”最重要,于是整天热衷于各种社会活动,在学习上却不肯深入钻研;第三,现在的大学生多数都是独生子女,一些人自我中心意识强烈,自我评价高,但又缺乏吃苦耐劳的精神。不少大学生不能正确处理学习与恋爱、娱乐及休息的关系,沉溺于花前月下、网吧、武侠小说等,而把学习抛于脑后。这些因素都使得一些大学生平时不去认认真真记笔记、钻研学习。

    大学生平时不记笔记也与教师的因素有关:一方面,高校少数教师知识更新速度大大落后于社会的发展,教材在变,教师的备课笔记多年来都是同一本,内容空洞、脱离实际,毫无记录价值;另一方面,受市场经济的影响,部分教师将主要精力放在个人第二职业上,注重个人收入,应付正常教学,缺乏敬业精神,使得课程内容枯燥乏味,上课质量下降。

    笔者在调查中发现,现在的大学生平时不记笔记,除了自身和教师的主观原因外,也有一些客观的原因。某高校建筑设备系一位男生说:“我们也想记笔记,但老师用多媒体教学,速度太快了,他们鼠标轻轻一点,一大屏幕的内容就过去了,我们根本就记不过来,只好选择放弃。”另一位管理系的学生告诉笔者,她们的选修课《公共关系学》由于不准备教材,笔记特别多,一堂课下来,直抄得人肩酸手痛,根本就没时间听老师讲课,长此以往,让人怎么受得了?笔者了解到,某校一位女教师课堂笔记最多,她总是用很慢的速度读给学生听,学生戏称她的课为“听写课”。

    课堂笔记何去何从

    古人读书做学问记笔记讲究的是马上、厕上、枕上,日积月累,持之以恒。而如今为数不少的大学生平时根本不记笔记,只在考前才赶抄笔记。平时是不是不需要记笔记呢?对此,多数大学生表示记笔记很有必要。他们认为,课堂笔记是高度概括的复习纲要,复习时,先阅读教材,再反复阅读笔记,既抓住了重点,又节省了时间;在课堂上,当感到疲倦或思想开小差时记笔记能集中注意力,组织自己的思维;记笔记还有利于自学能力的提高。但也有少数学生觉得没必要记笔记,他们认为,现在大学教师大多都制作多媒体课件讲课,拷贝一下就行了。但问题是现在科技发达了,学生上课解放了手,部分学生却觉得无事可做,思维也不能集中。而据了解,多数拷贝了老师课件的学生平时根本就没去搞学习,有的甚至经常逃课。

    笔者在调查中发现,在大学里,还有很多同学不善于记笔记,他们记笔记只是在书上划道道,以标明老师所讲内容,他们认为,有现成的教材,并且教材的内容非常丰富,老师所讲内容大多不会超过教材,记笔记是多此一举;记笔记的也多是照搬照抄,对所记内容不求甚解,这些同学不是在受教育,只是在为考试及格而抄笔记。对此,武汉科技大学李杏副教授认为,在笔记中应记那些上课时比较模糊但一时难以理解的问题,以及认为比较重要课后需要强化的内容。对老师的讲课内容也要有选择性地记,否则时间全花在记笔记上,没有时间听课。他建议,大学生应该随时记下尚未明白或需深入钻研的问题,以及一些新想法、新思路,并向他人请教,理解之后变成自己的知识,整理成读书笔记,使大学笔记成为一种创新型和探索型的学习方法。

    俗话说“好记性不如烂笔头”,记笔记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但是课堂笔记延续至今,是守旧,还是改革和创新,却需要大学生去共同品评。但不管怎样,我们希望大学生不要为考而记。

    学风建设亟待加强

    一到期末考试月,那些平时不记笔记的学生,纷纷以各种形式补齐笔记,唯恐考试要考时自己没有而过不了关,平时记了笔记的同学也开始狂背笔记。考试结束后,许多同学却将自己辛辛苦苦记的笔记收藏起来,再也不去看它,有的甚至扔掉了事。一些同学向笔者坦言,记笔记只不过是为了考试过关,拿到学分。

    大学生为何平时不记笔记,而考前赶抄笔记、背笔记呢?一位深谙老师讲课、考试之道的大三学生向笔者道出了其中的原委:考试内容绝大部分在笔记当中,而且答案多以老师在课堂上讲的为标准,所以大学生再也不会去一心死啃教科书了,而是改为背笔记。

    大学生从以往的认认真真记笔记转变成如今的抄笔记、复印笔记、买笔记,以及考前赶抄笔记、背笔记的现象无疑是一种学风不正的表现,这种风气一旦延续下去,势必会影响到高校的正常教学,也有碍学生自身素质的提高,必须引起高校管理者的重视。

    如何加强高校学风建设?武汉科技大学教务处某副处长提出了三点建议:首先,应突出抓好对大学生的思想教育。部分大学生学习动力不足,治学态度不严,学习纪律松懈都与他们对学习的认识和思想觉悟有直接关系。应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态度,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自觉性,激发内在学习动力,纠正片面追求所谓的“能力”培养,忽视基础知识学习的倾向;其二,积极发挥教师在学风建设中的引导作用。大学教师在备课中要更多考虑学生学习的系统性、扎实的基础与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而不单单是学生的考分。课堂上严格纪律、提高业务水平,讲课时注意授课内容的质与量,引导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记忆与灵活运用所学知识;其三,深化教学管理改革。从目前学风存在的问题来看,有很多问题不在于学生的认识和教师的教学,而是教学管理体制本身存在一定的问题,如学分制尚不完善,考勤制度执行不力,考试制度执行不严,重修课程的实际操作也缺乏严格的科学考评态度。这些存在于教学管理工作中的种种弊端都使得“学风不正”的现象得以滋长。

    《中国教育报》2005年11月2日第7版   (彭学武)


广告资讯:QQ:7218002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