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大学教育观察
别敦荣
别敦荣,男,1958年生,教育学博士,华中科技大学教育科学研究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副院长,兼任厦门大学高等教育发展研究中心教授,鞍山科技大学兼职教授,福建农林大学兼职教授,肇庆学院客座教授。曾先后公派赴法国和美国进修、高访,赴挪威和日本参加学术会议和访问,赴台湾参加学术会议和访问。长期承担博士、硕士研究生教学工作,任教科目主要有 “高等教育管理专题研究”、“教育管理前沿问题专题研究”(博士课程)、“高等教育学”(师资培训课程)、“高等教育评估学”(硕士课程)、“教育科学研究方法”(硕士课程)。
美国有四年制本科大学2500多所,注册本科学生700多万。本科教育在美国大学中发挥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向上支撑着近300万在校生规模的研究生教育,是研究生教育的重要基础,向下则是高中毕业生求学和两年制学院毕业生继续深造的首选通道。那么,美国大学本科教育究竟是如何进行的呢?下面就我所了解的情况略作介绍。
1.本科教育被置于大学教育的中心地位
在哈佛大学2002届毕业典礼上,颁发学位时,首先颁发文理学院和各专业研究生学院的硕士和博士学位。
各专业研究生院按成立的先后顺序由院长将学位获得者候选人介绍给校长和校董会等,候选人在指定的座位前全体起立,校长根据授权宣布授予候选人相应的学位。
高级学位颁发结束后,最后颁发学士学位。学士学位分文学士和理学土两种。颁发学士学位时,哈佛学院院长亦将学士学位候选人介绍给校长和校董会等,大多数候选人在指定的座位前起立,部分候选人代表则离开座位,来到主席台前,校长也走向前台,授予他们学士学位,并宣布他们自此是“受到良好教育的男人和女人”。这是哈佛大学毕业典礼上的一幕,也是哈佛大学的重要传统。之所以学士学位获得者受到这样的特别待遇,是因为哈佛大学认为,“本科生教育在哈佛大学居于中心地位”。
哈佛大学如此,其他大学也不例外。学校不只是在毕业典礼这种礼节性场合表明本科生教育的重要性,在学校的日常教育教学工作中也是这样实践的。哈佛大学的本科生教育由哈佛学院专门负责,商学院、政府学院、教育学院、医学院等都不开展本科生教育,只进行研究生教育。
哈佛的本科生宿舍管理与指导实行导师制,导师一般要求具有教授的学术水平和资历,导师的配偶也要求能够承担学生指导责任,导师全家要求与学生同住宿舍楼。导师既要负责指导学生的日常生活,又要帮助学生解决学术方面的问题。导师可以兼任课程教学任务,但指导学生才是他们的“主业”。从事导师工作的教授的待遇比其他教授的待遇也高得多。美国各大学的学生工作部门摊子都较大,负责招生、注册、学籍管理、学生财政支持、学生指导等事务,院系也设置了学生顾问办公室,为学生提供必要的指导与帮助。大学教授一般都要求承担本科生教学任务,特殊情况下经过批准可以只承担研究生课程的教学与指导。教师都要求每周有固定的时间在办公室办公(时间要公布),以接待学生来访。在这些时候,学生可以不经预约直接到教师办公室与教师见面,探讨学习及其他有关问题。博士生担任本科生教学工作的情况比较普遍(在很多大学被作为博士生学业要求的一部分),但博士生往往都有一定的专业工作经历,有的在学术上还作出了一定的成绩,且修完了全部或大部分博士课程,即便如此,一般也是作为导师的助手从事教学工作的。
本科教育不但是大学教育的中心工作,而且也是高等教育研究的主要领域。美国高等教育研究中关于本科生发展的研究很多,在一些高等教育学专业硕士和博士课程中,本科生发展是核心课程之一。一些全国性研究机构把本科教育列为重点研究课题,经常有重要研究成果产生。各州高等教育管理与协调部门在评估大学办学效率的指标体系中,本科教育是重中之重。各大学自身的政策与计划研究办公室大都重点研究本校本科教育问题,为校长和校董会决策提供咨询建议。
2.本科教育的基础是通识教育
通识教育是美国大学本科教育自19世纪后期以来的又一重要传统,几乎所有大学都有详尽的通识教育计划。在美国,通识教育一般被定义为主修和副修专业教育之外服务于学生的智能、情感和社会化等方面发展的教育。传统上,通识教育主要包括人文教育、社会科学教育、数学和自然科学教育等。在当今信息技术日益发达,全球化和国际化愈益加强的时代,通识教育的范畴也相应地得到了拓宽,很多大学都将信息技术应用、外语、多元文化等的教育包括进去了,并在通识教育中融入了跨学科、跨文化教育的理念,更注重通识教育的整合性、目的性和确定性。如洛杉矶加州大学1998—1999年修订后的通识教育原则就包括了普通知识、整合学习、公民教育、文化多样性、经典原著学习、智能教育等。
通识教育的实施形式有多种,这些不同的形式都是各大学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逐步形成的,或经过专门委员会充分研究后确定的,具有鲜明的本校特色。但概括起来讲,最普通的形式还是核心课程。多数大学根据自身的通识教育理念,组织一组或多组课程,作为核心课程,要求本科生必修或限制性选修。如哈佛大学的核心课程包括外国文化、历史研究、文学与艺术、道德思维、数量思维、科学与社会分析等领域;斯坦福大学的核心课程包括人文概论计划、自然科学、应用科学、工程科学与数学领域、人文与社会科学领域、世界文化、美国文化和性别研究等领域;波士顿学院的核心课程包括艺术、历史、文学、写作、数学、哲学、自然科学、社会科学、神学、多元文化10个方面的课程;麻省理工学院的要求则是核心科学课程、人文、艺术与社会科学课程、限制性理工选修课程和实验室工作。各校的通识教育课程在本科生教育计划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但具体要求则相差很大。如哈佛要求本科生修满32门课程方可毕业,其中16门课程为主修专业课程,8门课程为核心课程,8门课程为任意选修课程。一般而言,学校都要求本科生在入校后的头两年内完成核心课程学习,第三年开始则进入主修专业课程的学习。通识教育的课程不是随意确定的,而是经过研究,精心挑选、组合而成的。如波士顿学院核心课程研究小组经过长达两年的多方征求意见和深入研究后,于1991年6月向学校提出了重组核心课程的建议,内容主要包括核心课程的学科分布与特征和成立学校核心课程开发委员会及其组成方式等。该研究小组提出的核心课程的特征主要是:(1)持久性问题讨论;(2)重视学科历史;(3)重视学科方法论的教学;(4)重视将写作融入课程教学;(5)包含多元文化的观点;(6)关注学生的道德观与实践。根据这些要求,研究小组精选了10大学科领域的15门课程作为核心课程,供学生选修。担任通识教育课程教学任务的教师必须是教授和高级讲师,教学效果经评估是优良的。之所以这样,都是为了确保通识教育达到预期的教育目标。
广告资讯:QQ:721800272
版权声明:
凡注明来源为"www.kaowenkaoli.com"、"考文考理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美术设计和程序等作品,版权均属考文考理网或相关权利人专属所有或持有所有。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进行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或建立镜像。否则以侵权论,依法追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