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教育家
政治辅导员制度其实也是蒋南翔最为知名的“又红又专”教育思想的具体体现。这是蒋南翔把党中央和毛泽东的教育思想、教育方针结合清华大学的实际,摸索出来的一条办新中国社会主义大学的路子。
在蒋南翔看来,清华培养的人才是德智体全面发展的人才,要做到“又红又专”。蒋南翔形象地比喻学校要建立四个“代表队”。政治辅导员是政治代表队;业务学习尖子是攀登科学高峰的登山队;运动员是体育代表队;文艺社团是文艺代表队。但不论哪支代表队,他都要求要思想好,学习好,身体好,能够全面发展。“为祖国健康工作五十年”,是他在清华提出的另一个著名的口号。
对教师队伍,蒋南翔的要求也是又红又专。他提出“两种人会师”的主张。即帮助掌握较多业务知识的老教师努力提高思想觉悟,帮助年轻的党团员教师努力提高业务水平,使两种人都成为又红又专的教师,在清华大学形成了一支坚持社会主义方向的学术水平好、思想觉悟高的师资队伍。
吸收老教师入党,也是蒋南翔的首创。1955年他亲自介绍副校长刘仙洲入党,他为此专门写了文章《共产党是先进科学家的光荣归宿》,在全国知识分子中产生很大反响。此后,张光斗、张维、梁思成等教授一批批先后加入中国共产党。在当时的清华大学,学术水平越高的群体中,共产党员的比例越高。
“又红又专”的教育思想对清华乃至整个高等教育的影响至今都非常深,尽管蒋南翔从1966年就离开清华大学的领导岗位,而且已经去世23年,不少清华研究者都指出,“今日清华大学,仍然是蒋南翔的清华”。
有研究者指出,从某种意义上说,在那个政治挂帅的时代,提倡“又红又专”其实就是在保护“专”,如果没有“又红又专”的教育理念,建国以来清华大学为国家建设所做出的贡献可能也会大打折扣。
事实上,在确保党的教育方针和政策贯彻落实的前提下,蒋南翔一直都在努力按照高等教育的客观规律来办学。这也是蒋南翔今天会被当成一个教育家而非单纯的政治家被怀念的重要的原因。
在那个一切唯苏联是从的教条时代,蒋南翔到清华第三个月便开始在各种会议上强调,学习苏联过程中必须克服形式主义和本本主义的倾向,强调“制订教学大纲要体现国家的需要,是中国化的大纲,不是苏联的大纲”。
1958年“大跃进”,中央批判所谓“三脱离”,发动“第二次教育大革命”,把劳动引入教育,让教学以生产为纲,蒋南翔并没有一味跟随,而是审时度势,力保清华正常上课,教育质量不降低。
也就是在1958年,在蒋南翔的热情支持下,水利系学生真刀真枪做毕业设计,承担起密云水库的设计任务。时至今日,北京的市民们仍然在享受着密云水库的福祉。真刀真枪做毕业设计,从那时起成为清华传统。
“文革”期间,蒋南翔被打倒,他领导的清华也放不下平静的书桌了。直到1979年2月,经邓小平提名,调任教育部部长、党组书记,才重又回到教育系统。1986年1月,突发心脏病入北京医院, 1988年确诊为胃癌晚期,5月3日逝世,终年75岁。蒋南翔生前出版的最后一本书是《坚持社会主义的教育方向》。
广告资讯:QQ:721800272
版权声明:
本站部分文章、资料及相关图片转载自互联网,其版权均由原作者或原刊载媒介拥有,其观点、言论、主张等均属其作者个人行为,不代表本站观点,若本站侵犯到您的版权,可以向本站提交权利人身份证明材料及可以说明版权所有者情况的材料,我们将根据有关规定第一时间对其相应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