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网站地图
主页 > 高考 > 高校资讯 >

清华大学功勋校长蒋南翔:开创新清华(2)

2013-11-14 16:20编辑:【考文考理网对此文章感兴趣的有:

  按照党的要求办学

  1952年秋,根据社会主义建设的需要,在党中央的要求下,全国高等院校按照苏联模式,进行院系大调整,以“培养工业建设人才和师资为重点、发展专门学院、整顿和加强综合大学”。

  这次院系大调整,在当时被认为是开创了我国高等教育大发展的一个新时代,但三十多年后,它又成为高校教育改革的重点。

  蒋南翔上任时,院系调整已近尾声,清华的文、理、法学院已被调走,只剩下的工学院,也被要求按照苏联的模式划分专业,以适应高速培养工业和科技人才的需要。一向被称颂为清华支柱的“文、理、工并举”的局面连同她的“通才教育”至此终结。

  对于母校被“肢解”,蒋南翔很心痛,他曾对清华大学的工作人员表示:清华怎么会同意把理学院分出去呢?这对清华来说,无异于“大泻肚子”,“伤筋动骨”办工学院,理学院是绝对不少的。如果自己早到半年,就决不同意这个方案。

  刚到清华,就有人提出,作为一个工科学校,清华图书馆已没有必要再保存文法图书和古籍,应该把这部分收藏分给北大。蒋南翔制止了这件事,说大学是文化中心,它的图书馆藏书可以也应该为社会各界服务并对外开放,拆散馆藏,会损伤文化。

  正是蒋南翔这番话,保住了清华大学的文脉,多年后,当清华试图恢复成为一个综合性大学的时候,这批藏书成为宝贵财富。

  不过,尽管对母校心存惋惜之情,蒋南翔贯彻起中央的既定方针,丝毫不打折扣。1951年6月,担任北大校长的马寅初在就职演说中说:“我认为建校方式是中央所定,一个大学校长只有工作任务,没有建校方针。一个大学校长应以执行中央的政策,推动中央的方针为己任。”蒋南翔更加不例外。

  他在就职演说中说自己的首要任务就是按照党中央的决定,“深入教育改革,破除英美资产阶级的旧教育传统,逐步把她改造成为社会主义的新型工业大学”,而胜利完成教育改革的关键是“加强党的领导”。

  蒋南翔做的,就是坚决贯彻中央改造旧教育的政策,把清华大学建立成为一个多科性的工业院校,使之成为新中国“红色工程师”的摇篮。

  这一过程,与这个国家的历史一样,也付出了巨大代价,充溢了痛苦的记忆。

广告资讯:QQ:7218002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