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辅导员制度”
职业革命家出身的蒋南翔,深知要完成为“旧清华”的改革,最可靠的保证就在于自己培养忠诚的新生代。挑选政治觉悟高、学习成绩好的高年级学生党员担任政治辅导员,这是清华大学从上个世纪50年代至今都保持的一项工作制度。创立者就是蒋南翔。
1953年1、2月间,蒋南翔从三年级学生中亲自选拔25名学习成绩好、政治觉悟高的党员担任政治辅导员,一边学习,一边工作,这样既可加强学生的思想政治工作,又可培养一批又红又专的干部。
随后,他每年都从高年级学生党员中选拔一些新辅导员,补充学生的政工干部队伍,并制定政策,政治辅导员可以推迟一年毕业,保证在做好工作的同时又能学好知识。后来也有一部分辅导员由青年教师中的党员担任。
蒋南翔要求政治辅导员“两个肩膀挑担子,一个肩膀挑政治工作担子,一个肩膀挑业务担子”,以后俗称“两肩挑”。他鼓励大家,“年轻时做些思想政治工作,学些马列主义理论,将对终生有益。”
蒋南翔对政治辅导员不仅事必躬亲,而且钟爱有加,他对学校行政部门说:“他们(政治辅导员)毕业的时候,学校可以负责向人事部门介绍,分配给他们最好的工作。”
1963年初,他在清华首创的“政治辅导员制度”实施十周年时,他提出,这是为国家培养党政干部的有效途径,将来在清华毕业生中会出现一批部长、省委书记、副总理。
事实证明了蒋南翔的远见。自1960年代以来,越来越多的清华毕业生中成长为国家和省部级领导的,就有不少担任过政治辅导员。
据统计,党的十四大、十五大、十六大,每届都有九名中央委员及候补委员是20世纪五六十年代在清华学习期间担任过政治辅导员的。
广告资讯:QQ:721800272
版权声明:
本站部分文章、资料及相关图片转载自互联网,其版权均由原作者或原刊载媒介拥有,其观点、言论、主张等均属其作者个人行为,不代表本站观点,若本站侵犯到您的版权,可以向本站提交权利人身份证明材料及可以说明版权所有者情况的材料,我们将根据有关规定第一时间对其相应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