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网站地图
主页 > 中考 > 教育新闻 >

招博士"重男轻女"引发思考 女孩读博就"贬值"?(2)

2014-02-21 12:41编辑:【考文考理网对此文章感兴趣的有:

  女博士为何

  被视为“灭绝师太”?

  针对“女生读博是否‘贬值’”这一话题,颜浩表示,认为“女生读博‘贬值’”是传统男权社会对高知女性“妖魔化”的体现。对有知识的女性持有警惕态度是儒家文化遗留的传统,在中国根深蒂固。“中国传统文化对‘才女’的赞颂是基于她们完成‘贤妻良母’的社会期待、社会责任之上的,一旦她们没有尽到责任,那么她们的知识、才华反而是她们受到非议的主要切入点。”

  直到1920年北京大学招收第一个女学生,中国才开始进入男女教育平权的时期。“当女生刚刚与男生共同坐在一个教室里接受同等教育的时候,对中国男性产生的刺激是非常大的,男性乃至整个社会投射到这些拥有知识的女性身上的目光和想象都开始变得复杂起来。”沈从文在小说《萧萧》中的描述,如:“女学生这东西,在本乡的确永远是奇闻。每年一到六月天,据说放‘水假’日子一到,照例便有三三五五女学生,由一个荒谬不经的热闹地方来,到另一个远地方去,取道从本地过身。从乡下人眼中看来,这些人都近于另一世界中活下的人,装扮奇奇怪怪,行为更不可思议。这种女学生过身时,使一村人都可以说一整天的笑话。”这就是那时人们对拥有知识的女性——“女学生”复杂态度的真实写照。

  当代社会,女性接受大学教育已经不再是一件稀奇事了,遗留的社会价值观便把偏见的目光投射在女性接受高等教育最有代表性的人群——女博士身上。早些年,还流行着“本科女生是黄蓉,女硕士是李莫愁,女博士是灭绝师太”的说法,人们在心里把女博士的形象刻画得刻板严肃、不近人情,并且乐于把女博士划分到“剩女”的队伍里,进行调侃。“专注学业、文化层次较高的女博士群体也许不会那么早婚,看待社会的眼光也有别于其他女性,这给了‘妖魔化’以空间。事实上,我认识的女博士绝大部分都有正常的婚恋,但社会更愿意依照自己的想象和意愿去判别这件事。而在这个话题上,以往女博士的群体几乎是无声的,现在关注和争议多起来,其实是好事。” 首页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尾页

广告资讯:QQ:7218002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