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业确实比想象中的难。”杨蕾说。她在网上投了很多简历,都没有回音。有时候去面试,发现一个岗位,应聘者中居然有十几个博士。这让她不得不改正自己原有的观念:不是读了博士,找工作就高枕无忧了。
杨蕾觉得就业难,难的是付出和收获的比例:“我们写博士论文非常辛苦,付出也更多。但是到头来还是要和硕士生、本科生应聘同样的岗位。”
杨蕾学的是法学专业,十几年前的热门专业,到现在已是到哪儿应聘都是“一堆一堆的法学毕业生”。“扩招后,法学专业的学生更多了。以前,本科不是学法律的学生可以考法律硕士研究生(非法本法硕),而本科学法律的学生只能考法学硕士研究生。现在都能考法律硕士研究生了。”杨蕾说。
“所有的学校都开办相同的专业,不少专业在全国有上百所大学在同时招生,个别文科专业,全国有600所大学在招生,学生失业达30%,造成了人才的浪费。有的学校根本不具备招生的条件,没有老师,没有设备,也上文科的新专业,这样培养出来的学生业务素质差,很难适应社会的需要。各学校盲目上文科,造成文科人才培养质量的下降。”周石说。
杨蕾说,很多学校都开设了法学专业,“法学专业只要有老师就能开,不像一些理工科,还需要仪器设备,课程开起来简单,所以很多学校都开设了这个专业,这也造成了我们专业就业困难。”杨蕾说。
“有的学校担心老师没有学生带,完不成教学计划,明知社会不需要,还在盲目扩招。有的专业是为市场经济建设服务的,这种专业可以适当多招一些,但就是这样的专业也不能一哄而上,要按照学校教学情况和环境情况进行招生。”周石说。
周石做过一项统计,2002年,全国普通高校共有理工农医本科毕业生393442人,文史哲、法学和教育类本科生144807人。而到2010年,前者总数是2002年的3.28倍,后者总数是2002年的5.19倍。
据麦可思的中国2010—2012届大学毕业生社会需求与培养质量调查,2010-2012届主要本科学科门类毕业半年后的就业率中,与管理学、工学等专业相比,法学专业都是垫底的专业。法学也是2013年中国大学生就业的红牌专业。
杨蕾没有想过放弃专业改行。从本科到博士,学了近十年的专业,丢掉太可惜。如果不放弃,除了和本科生、硕士生、博士生竞争,杨蕾还得面对“女性”的性别难题。
“有一次招聘,面试完之后,大家交流,那么多考生,就问了我一人,有没有结婚生孩子。”未婚的杨蕾提及这个问题,有些无奈。
教育部办公厅日前发出的《关于加强高校毕业生就业信息服务工作的通知》,要求坚决反对就业歧视,凡是教育行政部门和高校举办的高校毕业生就业招聘活动,要做到“三个严禁”:严禁发布含有限定“985工程”、“211工程”高校等字样的招聘信息,严禁发布违反国家规定的有关性别、户籍、学历等歧视性条款的需求信息。
但是在一些僧多粥少的热门单位,会隐晦地表达一些用人倾向。“有些单位虽然不会明确表示不招女生,但会注明该岗位需要经常出差、夜班、加班、劳动强度大等。可能是希望女生能知难而退。”杨蕾说。
“文科毕业大学生与女性毕业大学生均是大学生就业群体中的弱势群体,处于二者的交集——文科毕业女大学生更是弱势群体中的弱势群体。在文科专业中,男生与女生的比例是1∶2。许多高中理工科很好的女生也报考文科,造成男女学生比例的进一步失调。”周石说,“某些用人单位的招聘中,虽然没说不招女性,但是在条件上设置明显对女性不利的内容,比如:能够经常出差在外等,或者以内部掌握不录用女生,或者提高女生的就业门槛。”
“社会要形成尊重女生,给女性平等就业的机会。要加强制度建设,制定平等就业法律、法规,对歧视女生现象要严厉制裁。同时也要教育人们看到,女生在许多方面有自己特殊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劳动从体力竞争向智力竞争转变,女生的作用会越来越大。”周石建议。
杨蕾的同学,有些就转行做了其他职业。“如果这样,还辛辛苦苦学这么多年专业课程干嘛呢?”杨蕾说。她不愿放弃自己的研究,选择了继续做博士后。“博士后不是学历教育,也就是参加一个项目组。”杨蕾说。
首页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尾页
广告资讯:QQ:721800272
版权声明:
凡注明来源为"www.kaowenkaoli.com"、"考文考理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美术设计和程序等作品,版权均属考文考理网或相关权利人专属所有或持有所有。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进行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或建立镜像。否则以侵权论,依法追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