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网站地图
主页 > 中考 > 教育新闻 >

中国建一流大学任重道远 难度超改革开放初期企业(2)

2013-02-19 10:12 来源:【考文考理网 对此文章感兴趣的有:

  建设一流大学任重道远

  学界一般认为,从已有的历史进程看,现代大学的直接源头是欧洲中古世纪的大学,以意大利的博洛尼亚(Bologna)和萨莱诺(Salerno)为最早,是所谓“中古大学”之原型,始于12世纪。

  而在中国的历史上,现代意义的大学是在19世纪末期才艰难问世,以1895年建立的北洋大学和1898年成立的京师大学堂为代表。

  引领世界高等教育发展潮流的西方现代大学,经过“二战”后美国大学的发展,进一步确立了其在世界上无可争议的一流大学地位。而且,以世界科学中心与世界一流大学相伴而生的历史事实,彰显了一流大学的独特功能、作用和品格。

  据日本学者汤浅光朝的研究,近代科学活动的中心从意大利开始,到英国、法国、德国至美国,经历了几次转移,而以世界一流大学为标志的高等教育活动中心也发生了几次转移。

  从长时段的历史过程来考察,科学活动中心与高等教育活动中心的转移,以及国家的发展状况,在很大程度和效应上呈现出互为因果的关系。

  改变世界的科学巨匠也往往诞生于一流大学:哥白尼曾就读于博洛尼亚大学,伽利略则求学于意大利比萨大学并在该校和帕多瓦大学长期任教,维萨理获得帕多瓦大学医学博士。他们三人分别奠定了近代天文学、近代物理学和近代医学的基础。

  12~13世纪,英法先后创办了牛津大学、剑桥大学和巴黎大学,英法逐渐成为世界高教和科学研究中心。牛顿、达尔文都是剑桥大学的学生,牛顿还长期担任剑桥大学教授;《血液循环论》奠基人哈维是剑桥大学的医学学士。法国在18世纪中后叶涌现出一批诸如数学家拉格朗日、物理学家居维叶、化学家拉瓦锡等科学巨人。

  19世纪初,德国先后办起了柏林大学、布雷斯劳大学、波恩大学及慕尼黑大学等,使德国的高教和科学研究获得跨越式发展,其在当时科学的主要领域都居于领先地位。与之相适应,德国的一批大科学家群体应运而生,包括近代地质学创始人洪堡、数学家高斯、化学家李比希、物理学家亥姆霍兹、植物学家施莱登等。

  19世纪中叶,美国借鉴英、德的模式和经验发展大学教育,1876年创办的霍普金斯大学研究生院率先将研究生培养与科学教育结合,并由此逐渐发展成为研究型大学,这种模式后来被各国著名大学纷纷效仿,美国也逐步成为高教聚集之高地。

  美国的研究型大学在“二战”期间及战后,吸引了欧洲及世界各地大量科学家。20世纪50年代后,美国高等教育进入丰收黄金期,公认的世界著名或一流大学,美国占了一半以上。自1945年以来,诺贝尔奖获得者中,约80%为美国人,其领先优势非常明显。

  历史经验昭示,我们建设世界一流大学必定任重道远,其难度较改革开放初期的企业有过之而无不及。 首页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尾页

广告资讯:QQ:721800272

相关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