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网站地图
主页 > 中考 > 教育新闻 >

大学生简历造假愈演愈烈 建立信用机制迫在眉睫

2013-01-10 18:10 来源:【考文考理网 对此文章感兴趣的有:

  近日,记者在走访兰州市各大人才市场时发现,一些毕业生为了尽早找到一份工作,竟煞费苦心地在自己的简历上做“手脚”。有的学生明明没有当过学生干部,偏偏在简历上注明自己是“班长”,有的学生没有获过奖学金,却胡乱编造出了所谓的“一等奖”……五花八门的简历造假,不仅增加了用人单位的考察难度,也让大学生的就业“诚信”大打折扣。

  简历“注水”为求职开道

  10月27日10时,记者在兰州市工程技术人才市场见到了正在找工作的兰州城市学院毕业生王某,他说,很多毕业生为了在面试中先发制人,往往在简历上“别出心裁”,甚至有的人在简历制作上“花样翻新”。“我在大学四年里既没有拿过奖学金,又没有在学校或社团担任过什么职务,可如果简历中缺少了这些,求职时就失去了对用人单位的吸引力。”

  记者在武威市一家招聘单位收到的100多份求职简历中看到,得到一等奖学金的学生有85人,在校期间任学生干部的达80人之多。该单位招聘负责人说:“能得到一等奖学金的学生仅占极少数,应聘者中竟有80%以上的学生曾获此殊荣,我觉得这不太可能,这些简历让人很是怀疑。”他表示,在录取人选初步确定后,他们要逐一与当事学生所在的学校联系,一旦发现简历中有虚假成分,就取消造假者的应聘资格。

  “面对严峻的就业形势,学生个个希望自己能突出重围。因此,简历造假已成为一个公开的秘密,每个应聘者如果不把自己‘夸大些’,就不会被用人单位重视,尤其是好单位,是不会看上一个普通学生的。其实大家的实力都差不多,但往往少一个‘优秀’就会被用人单位遗弃。”甘肃政法学院毕业生祁某无奈地说。

  “求职是大学毕业生正式接触社会的第一步,在求职过程中弄虚作假,不仅是道德品质上的一个污点,也是人生道路上的一个缺憾。而且,诚信道德的底线一旦被突破,它会越降越低,最终会影响他们的一生。”省社科院研究员刘敏遗憾地说。

  谁为造假提供了温床

  采访时,不少大学生对“注水”简历表现出一种相当暧昧的态度:一方面,他们认为自己周围同学的简历的确存在着“水分”;另一方面,当问及他们自己的简历是否“注水”时,他们又对此讳莫如深。

  本科毕业的陈洁十分气愤地说,他们宿舍4个人中,有两个人在自己的简历上写明曾担任过学生会主席,可他们根本就不是!甚至有的同学还用网上流行语这样说:“简历不造假,典型一大傻。”种种“劣迹”真是玷污了大学毕业生的“清白”。

  10月28日上午,会计专业毕业的薛玲在甘肃高新技术人才市场找工作,她说:“以前周围很多同学在自己的简历上做假,我当时很不理解,但经过几次应聘后发现,不掺假的简历明显不受欢迎,时下大学生简历造假已成为一种很普遍的现象”。 1 2 下一页 尾页

广告资讯:QQ:721800272

相关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