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发展还有明显的多重溢出效应。受教育水平的提高有利于提高劳动生产率,从而直接促进经济增长;有利于提升受教育者的就业能力,提高劳动参与率特别是妇女的劳动参与率,从而直接促进就业总量增长;有利于经济结构调整,促使劳动力从低劳动生产率的农业向高劳动生产率的非农产业转移,从而促进就业结构中农业比重下降、非农业比重上升,这种结构效应也会提高全要素生产率(TFP)。从国内外经验来看,妇女受教育水平提高还可以直接降低妇女总和生育率,促进现代人口转型。因此,教育发展不仅可以产生教育红利,还会产生其他外溢红利即人力资源红利,这远大于人口红利。可以说,教育及其外溢性作用决定了教育在经济社会发展中具有基础性、先导性的地位,人力资本快速积累是经济迅速增长、社会加速转型的重要推动因素。尽管目前还难以从定量的角度估算教育的外溢性和长期影响性,但总体上来看,教育的协调发展能极大地促进和影响整个社会的持续发展、科学发展。
相关文件>>教育部关于印发《国家教育事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通知
相关文件>>国家教育事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全文)
推荐内容>>教育部有关负责人就教育“十二五”规划答记者问
推荐内容>>专家解读教育部十二五规划 称异地高考存三大难
推荐内容>>教育部十二五规划明确提出推动各地异地高考
推荐内容>> “十二五”教育发展设立六项主要指标
回顾历史,1949年,我国总人口为5.4亿人,文盲率达到80%,高等教育人口只有18.5万人,占总人口的万分之三点六,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只有1年,人口成为当时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沉重包袱。经过60多年的教育发展,我国人力资源开发水平得到了极大提高,人口不再是发展的沉重“包袱”,而是发展的最大“源泉”;不再是发展的制约“劣势”,而是发展的最大“优势”;不再是发展的“负债”,而是发展的最大“资产”。在各类战略性资源中,人力资源已经成为最具优势的资源;在各类发展资本中,人力资本已经成为最具竞争力的资本,教育是富民强国的“一本万利”。
21世纪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世纪,同时也是我国教育发展和人力资源开发的黄金时期和重要战略机遇期。我们要抢抓机遇,全面贯彻落实教育规划纲要,落实好教育“十二五”规划的各项目标任务,推进“十二五”教育改革发展,加快我国从世界教育大国向教育强国、从世界人力资源大国向人力资源强国迈进的步伐,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奠定坚实的人力资源基础。(作者:清华大学国情研究院院长 胡鞍钢)
广告资讯:QQ:721800272
版权声明:
凡注明来源为"www.kaowenkaoli.com"、"考文考理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美术设计和程序等作品,版权均属考文考理网或相关权利人专属所有或持有所有。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进行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或建立镜像。否则以侵权论,依法追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