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以高考为核心的教育方式存在很多弊端
这种教育模式正在使学生丧失宝贵的明辨是非的能力。很多家长把大量的时间、精力和金钱投入到提高学生的所谓“综合素质”上,千方百计让孩子上名校、学钢琴、学画画、学滑冰、学击剑,等等,却忘记了最基本的,即让孩子学会做人,知道守时、不说谎、答应别人的事一定要做到、守规矩、不犯法等一些基本的道理。据说,李双江之子在艺术和体育方面颇有天赋。4岁学钢琴,8岁习书法,10岁加入中国少年冰球队,在北京、美国就读的都是当地优秀学校,多次在钢琴、书法、冰球比赛中摘金夺银。可就是这样一个看上去在素质教育方面光彩夺目的“优秀学生”却犯下了令人发指的罪行。这不能不让我们深思:失去了做人,其他的一切还有什么意义?当我们让孩子在具体技能上学得越多的时候,可能意味着对他们的危害也越大。
不守规矩带来的最严重的后果是不负责任。现在的学生责任意识越来越淡薄。他们不太懂得说一句话、做一件事都会产生后果,自己要对这个后果负责,也要对他人和社会负责。前一分钟说过的话后一分钟可以马上不算,而且并不对此感到歉疚;答应好别人的事忘了,忘了就忘了,不会道歉,往往还认为不是自己的错,错的是别人;考试作弊受到处分,不知道改正错误,却千方百计想逃避惩罚;做事全凭冲动,全然不顾及后果,一旦出了事,双手一摊,由家长用钱去摆平吧。这样的学生,即使成绩再优秀,毕业后走上工作岗位,也可能会给社会带来更大的危害。君不见,有多少名牌大学毕业的年轻干部,走上一定领导岗位以后就大肆贪污受贿,根源可能就在这里。长期以来,学校里的好学生都是被人管着长大的,受家长管,受老师管。长大以后,一旦权力不受约束,没人管了的时候,就有可能开始胡作非为。看来,要想根治贪腐,还是要从教育着手,使孩子在成长的过程中从小就知道,做人的底线在哪里,哪些红线坚决不能碰。
中国的教育呈现出一种很奇怪的双重逆向效应。一种逆向效应体现在,小学生强调的是要为全人类服务;中学生强调的是要成为社会主义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到了大学,学生考虑的就是个人主义教育了,只想着怎么赚钱,毕业时能找一个收入高的好工作。另一种逆向效应体现在,从小学,甚至从幼儿园开始,家长就让孩子学各种各样的技能,有的甚至要学十几种,千方百计把孩子培养成无所不能的天才,无论如何不能输在起跑线上;中学阶段拼命把孩子送到各种“辅导班”“培训班”,为了提高成绩不惜一切代价,除了高考要考的知识点,其他一概不学;到了大学,才发现一个人要想成功,除了学习成绩、艺术才能之外,更重要的还是道德修养和做人。于是,这才开始“文明修身行动”,学会上厕所要冲水,不随地吐痰、丢垃圾,不大声喧哗,不穿背心、拖鞋进入公共场所,不浪费粮食和水,用餐完毕自觉送还碗筷,学会说“谢谢”和“对不起”等等这些原本在幼儿园就应当养成的良好习惯,并且将其作为高校德育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抓手。这些看起来有悖于常理的现象,恰恰说明了当前基础教育以高考为核心带来的一系列弊端。
首页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尾页
广告资讯:QQ:721800272
版权声明:
本站部分文章、资料及相关图片转载自互联网,其版权均由原作者或原刊载媒介拥有,其观点、言论、主张等均属其作者个人行为,不代表本站观点,若本站侵犯到您的版权,可以向本站提交权利人身份证明材料及可以说明版权所有者情况的材料,我们将根据有关规定第一时间对其相应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