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热”兴起的原因在于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当然,一个国家也必须找到并尊重自己的传统,找到自己是谁,这是一种自信的必然。李山强调,“但传统文化的恢复,不能以‘老学究’的方式继承,而是应该从全局上、从大文化的角度找到独属于我们自己的传统文化的脉络,在这个基础上进行建设性的继承、建设性的吸收,吸收外来文明,继承传统文化。”
还有学者指出,中医讲究望闻问切,用个性化的方法为患者提供治疗,传统文化也是如此,诸子百家观点颇多,但也并非全都适合每一个人。通过实践,不断地通过历史筛选,不断地进行个性化的理解,不断地结合现代社会发展做出新的阐释,才能让传统文化跟上时代的步伐。
山西大学倪宁教授认为,要在生活中实践传统文化精神,才能传承传统文化,释放传统文化的魅力。“传承传统文化与每一个人都息息相关,涉及生活的方方面面。就像在春节,相比过去,已经失去了很多文化的内涵,演变成了简单的吃饭和聚会。其中有很多文化的因子值得我们继承下来,比如通过祭祖缅怀先人,其中的内涵是教导今人更加珍惜现实生活。”
陆玉林教授说,“传统国学依赖于实践上的创新,传统文化发展到现在,一代又一代人通过不断的理解和创新,文脉才能得以延续。这体现出了一个民族的担当精神,这是成年人需要肩负的责任,中国形象、中国风格和中国气派的文化才能形成,民族自信心和文化软实力自然而然就建立起来了。”
当然,还有更多的学者强调,传统文化是民族瑰宝,影响的是人的头脑与心灵,它对人的滋养,无法用数字、用金钱来衡量。而一旦传统文化裹挟了太多利益的渣滓,所造成的恶果,将是对一代人心灵的毁坏。(赵婀娜 章正)
首页 上一页 1 2广告资讯:QQ:721800272
版权声明:
本站部分文章、资料及相关图片转载自互联网,其版权均由原作者或原刊载媒介拥有,其观点、言论、主张等均属其作者个人行为,不代表本站观点,若本站侵犯到您的版权,可以向本站提交权利人身份证明材料及可以说明版权所有者情况的材料,我们将根据有关规定第一时间对其相应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