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州市教育工会的调查显示,打工子弟学校教师的职业提升缺乏制度保障,教师大多没有建立人事档案,青年教师的教龄和职称评定没有一个管理制度。教师在职称评定、业务培训、福利待遇等问题上享受不到合法权利,不少教师对职业发展前途缺乏信心,从而造成教师的频繁流失,影响了教育质量。
业内人士指出,职后教育与培训是教师队伍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提高教师教学水平和专业化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采访中,多家民办学校教师都表示,他们也想提高教学水平,可渠道太窄,“我们和公办学校教师之间有相当的差距,可差在哪里都不知道。我们也想听一听公办学校老师的公开课,可每次就算有这种机会,也终因自身教学任务太重等原因无法成行。”
记者了解到,目前打工子弟学校教师提升自己职后教育最主要途径就是函授,职后教育相对单一甚至欠缺。“我们鼓励老师去再教育、进修、培训,但由于资金缺乏,我们只能从精神上鼓励,甚至连教学任务都不能调整。”晋江一所打工子弟学校的负责人方明告诉记者。
要让他们看到发展前途福利不好,待遇又差,留不住教师是各打工子弟学校普遍存在的难题。“最大的梦想就是,有一天能和公办教师一样享受同等待遇。”这是许多打工子弟学校老师的心声。
专家指出,要进一步完善相关的制度体系,确保民办学校的合法地位和教师的合法权益得到落实。建议地方政府或教育主管部门制定稳定外来打工子弟学校教师队伍稳定的地方法规,确保民办学校的合法地位和教师的合法权益得到落实。教育主管部门或其他相关部门要为外来打工子弟学校的教师建立业务档案,在职称评聘、晋职晋级、教师继续教育等方面享有公办教师同等待遇。让这些外来打工子弟学校的年轻教师看到职业发展的前途,安心工作。
记者了解到,福州市近年来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加强对当地民办打工子弟小学的扶持与管理,以确保在福州务工就业的农民工子女都能顺利接受九年义务教育:在办学场所方面,帮助解决民办打工子弟小学的办学场地问题;在师资培训方面,帮助民办打工子弟小学教师提高专业水平;在教学管理方面,帮助民办打工子弟小学提高教学质量。同时选派优秀干部到民办打工子弟小学担任教育督导员,主要负责督促指导民办小学规范化办学,加强学校教学和行政管理。
另外,为了扶持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集中的民办学校建设,福州市教育局2013年起把随迁子女学校的师资培训纳入该市师资培训规划,将组织这些学校的教师参加优质民办学校教学教研活动,提升这些学校师资整体水平,使随迁子女也能享受优质课程。同时,该市公立学校课桌椅、电脑等教学设备设施更新换代后,旧的将捐赠给民办打工子弟学校,帮助他们改善办学条件。(记者吴铎思)
首页 上一页 1 2广告资讯:QQ:721800272
版权声明:
本站部分文章、资料及相关图片转载自互联网,其版权均由原作者或原刊载媒介拥有,其观点、言论、主张等均属其作者个人行为,不代表本站观点,若本站侵犯到您的版权,可以向本站提交权利人身份证明材料及可以说明版权所有者情况的材料,我们将根据有关规定第一时间对其相应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