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能够为我们提供涵养文化底蕴的宁静环境
我们的成长过程是一个从自然人向社会人转变的过程,这一转变过程又是一个从简单到复杂、从复杂到简约的发展过程。就是说,由社会分工而形成了不同的社会环境,即简单的社会环境、复杂的社会环境。大学前教育为我们提供的是适应简单社会环境的平台,大学教育则为我们提供了适应复杂社会环境的平台。如果一个人缺乏由教育而形成的支撑生命活动所需要的价值资源,过早地进入复杂多变的社会环境,就很容易为社会的多样性所淹没,被社会的复杂性所迷乱,如同在茂密的原始森林中失去了方向感。
在当代社会,市场经济的发展使社会环境更加复杂,市场经济的大潮也在一定程度上扩染到了大学,也有人指出了大学存在的许多“问题”,但大学的精神追求并没有消解。大学仍然以一种特有的“矜持和执着”,守护着相对宁静的校园。
什么是宁静?宁静就是在社会的剧烈流变和喧嚣浮华中保持“置身闲暇与耐住寂寞”的状态,于是,大学也就拥有一个消除了许多糟粕,略去了许多复杂因素的宁静校园。在这里,人们将科学研究作为一种主要的生活方式。正是这样宁静的校园和人们特殊的生活方式,构成了如复旦大学原校长杨玉良所倡导的“精神围墙”。正是大学这种“宁存淡泊心,不去媚俗尘”的独立精神,呵护着我们正在成长中的心灵。在大学里,我们避免了过早依附社会生活的琐事,避免了社会不良风气的影响。于是,我们一边可以静观社会云卷云舒,在相对纯净的环境中逐渐形成清朗、明礼、谨慎、淡定的风格;一边又能够涵养深厚的文化底蕴和深沉的内省功夫,品味和思考人生的价值,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蓄势待发。
大学能够为我们提供理性道德的体验
在大学前教育中,我们往往拘泥于形式上的道德要求,比如称呼的使用以及一些简单的礼节,而对道德问题的理解还处于“模棱两可”的状态,难以理解礼仪的核心是理性道德。大学期间,随着年龄的增长,人际环境的变化,认知能力的提高,我们对道德内涵的理解渐入佳境。比如伴随空间的改变,我们远离了父母,正是这一空间的变化,我们开始对父母有了牵挂和思念。同时,通过与更多陌生人的接触,开始思考“他(她)是谁”“我与他(她)是怎样的关系”“我与他(她)如何相处”?在大学生活过程中,通过“合宜”地融入集体生活,慢慢地超越自我局限,体验“独乐乐不若与人乐乐”的意境,进而感悟理性道德、承担道德责任,善尽对他人和对社会的职责。青年时期是决定未来的“非常时期”,而我们“对道德、伦理以及一些社会问题的关注,这些素质只能在优良的环境里才能培育起来。”大学正是这样一个地方,大学为我们提供了理性道德的体验。
广告资讯:QQ:721800272
版权声明:
本站部分文章、资料及相关图片转载自互联网,其版权均由原作者或原刊载媒介拥有,其观点、言论、主张等均属其作者个人行为,不代表本站观点,若本站侵犯到您的版权,可以向本站提交权利人身份证明材料及可以说明版权所有者情况的材料,我们将根据有关规定第一时间对其相应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