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网站地图
主页 > 中考 > 教育观察 >

台湾国学教材进京后大幅修改 “植入”内地劳模(2)

2013-09-29 10:20 来源:【考文考理网 对此文章感兴趣的有:

  进展

  出版方为接地气改教材 课本内出现感动中国人物

  记者发现,为了能够接上内地教育环境的地气,出版方在课本的用词细节上做了大量修改,除了把教材名字由台湾惯用“基本教材”改成内地惯用“基础教材”,还对原教材中台湾的固定用词进行修改,将台湾地区喜欢用的文言说法,改为适合内地高中生的书面习惯用语。

  引进版教材改动最大的部分,是将每个单元的台湾版“今人今事”课外阅读全部替换成为内地学生熟知的“名人事迹”,如在孔子为人的章节中,台湾原教材使用的今人事例为台湾证严法师,内地引进版引用的今人事例是扎根“悬崖小学”18年的支教夫妻李桂林、陆建芬;在论古今人物与孔门弟子章节中,台湾原版教材用的典例是“教育哲人——辛志平”,引进版教材用的是2012年感动中国人物支教劳模白方礼;在论人性本善的章节,将原教材中引用的“从流氓、囚犯到诗人、教授(林建隆)”,今人今事替换成“叛逆中的皈依——小布什”。

  对话

  引进教材还处于实验探索阶段

  对话:中华书局经典教育推广中心主任祝安顺

  北青报:为何想引进台湾版国学教材?

  祝安顺:台湾用了近60年的国学教材,经过了反复的修订和改善,经得起考验,也有许多地方值得我们借鉴。国内虽然也推广国学教学多年,但没有很成体系的教材。

  北青报:引进台湾教材,能得到教育部门的支持?

  祝安顺:这属于文化交流,国家也明确支持两岸文化交流。台湾国学教材对于内地是个很好的借鉴,也能促进两岸的文化交流。

  北青报:两岸教学模式存在不同,引进版教材在推广使用中是否会出现水土不服?

  祝安顺:虽然两岸的中华文化交流还存在一些隔阂,但是两岸文化同根同源,大家对于文化遗产的态度也一样,相信不会水土不服。

  北青报:但两岸的国学教育背景确实不同,这套教材是否真的适合内地学生?

  祝安顺:这套教材其实也还处于实验探索阶段,未来我们还可能做大规模的修订和调整。全国各地的国学开展也不一样,北京、上海、广州、深圳、武汉等地,对于什么教材合适当地教育,在认识上都存在一定的差异。


广告资讯:QQ:721800272

相关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