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网站地图
主页 > 中考 > 教育观察 >

书写退化? 母语危机!(2)

2013-09-17 11:20 来源:【考文考理网 对此文章感兴趣的有:

  据屠国平组织的“中学语文能力教学状况调查问卷”显示,有52.25%的大学生对中学语文教学内容“不太满意”或“不满意”,61.28%对中学语文教学方式“不太满意”或“不满意”,28.26%认为中学阶段对语言文字应用能力培养方面“不太重视”甚至“很不重视”;只有9%的中学语文教师经常在课堂上抽查学生朗读课文;大多数学生每天用于学习语文的时间只有1至2小时,不太喜欢或不喜欢上语文课的学生比例竟高达38.91%。

  “为什么许多学生不喜欢语文课,中学语文教学应该反思。”黄德宽认为,现在的语文教学方式过于模式化,强调标准答案,比如阅读理解只能某个答案是正确的。其实文章阅读应该见仁见智,这种模式化教学扼杀了孩子的想象力和阅读兴趣。“现在大学教授做不来中学语文试卷,作家的文学作品也常遭到语文老师‘用词不规范’的批评。”

  “社会用字环境混乱,尤其是新媒体用字不规范也应引起重视。”黄德宽认为,新媒体正逐渐演变成为公共媒体,其中用字不规范现象比比皆是,简、繁、日、韩等字搅在一起,“网言网语”让人看不懂。

  王宁认为,“汉字危机”的说法不准确。汉字已经有了电脑输入法,地球人都在使用,不会出现危机,是母语应用或者母语的健康发展出现了危机,是全民学外语对汉语带来了冲击。“我们把‘国际化’变成了‘全民国际化’,世界上没有哪个国家把外语放到如此重要的位置。”

推荐内容>>“提笔忘字”:是信息化造成了汉字危机吗?
推荐内容>>第16届全国推普宣传周:推广普通话 共筑中国梦
推荐内容>>《通用规范汉字表》发布 汉字有了哪些新规矩
推荐内容>>国人书写能力普遍退化 你还会写多少汉字  专栏>>语言文字动态

  对策:拯救母语需要社会合力

  “汉字是中华文化的瑰宝,是民族智慧的结晶,其含蓄的表达拓展了民族的价值取向、生存智慧。”中国传媒大学播音主持艺术学院院长鲁景超认为,语文教学应该是听说读写并重,而现实中,语文教学已经偏离了应有的轨道,陷入了枯燥的知识累积,课文中生动鲜活的语言文字被肢解成了一个个考点、一道道训练题,填平了学生联想与想象的空间,削减了文本阅读带给人的抚慰和乐趣。

  鲁景超认为,应引导语文教学向中华民族深厚、悠久的文化回归,向汉语庄重、含蓄、质朴、规范、严整的美感回归。应在提倡全民阅读的基础上,倡导全民朗读。“朗读能提升人的感受力,它讲究眼到、心到、嘴到,没有观察、没有感悟是读不出真情实感的。”

  “要拯救母语危机,就要加强语文教育。”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对台港澳中医药交流合作中心主任王承德认为,除了语文教育教学的改革,还要在国家层面做好顶层设计,增加语文课时,在全社会提倡“人人写一手好字”,在考核评价上加强引导。


广告资讯:QQ:721800272

相关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