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找汉字传承的关键
“很多人说汉字有危机了,我觉得并不是汉字危机,而是汉字的书写能力下降了,正确规范使用汉字的能力下降了。”教育部语言文字应用管理司司长姚喜双表示,如果一定说出现了汉字危机,则有危就有机,既是危机也是机遇。
“我们都抄书就能增强汉字的书写吗?我们可以这样做吗?时代永远是要进步的。”北京师范大学教授、《通用规范汉字表》研制组组长王宁认为,在信息传播过程中使用电脑并不是带来汉字书写不好的根本原因。
那么,在汉字书写危机中如何寻找汉字传承的关键?如何找到使汉字、传统文化和现代技术更有效融合的传承方式?
“为什么我国那些‘两弹一星’的专家,搞了一辈子科技,可他们都能写一手很漂亮的字,却没有提笔忘字呢?根本原因是我们的社会要有文化诉求,要有文化素养,大家要热爱自己的文化……我们不要一味赖电脑,汉字写不好赖电脑,难道把电脑取消吗?一个国家的文化修养、文化诉求走到全民层面上才是汉字传承的关键。”王宁如是说。
在论坛的现场互动中,有人提问:囧字,古汉语中是明亮的意思,而这个意思今人已经不用了;在网络上,由于囧字长得像人脸尴尬的样子,像两个眉毛耷拉下来,所以网友就给它赋予了新的意义,这难道不是一种传承吗!安徽大学教授黄德宽认为,类似囧字这个现象古已有之,百姓看图说字叫俗解,在民间老百姓喜欢这么说,在网络语言中它也可以这么去流行,没有必要大惊小怪,因为短时流行之后它就会消亡。汉字是记录汉语的符号,当某些词退出日常使用领域,就变得不为大家所熟知。因此,一些词退出了,而记录它的字不再使用了,是正常的,汉字有一种自我淘汰更新的功能。
王宁教授则解释说,汉字不是一个一个孤立的字,在汉字的发展过程中,它是一个系统,一个字用错,系统就会错一片。一个地名错一个字,可能错上十万八千里。所以,在信息时代书写、传播汉字一定要规范。而且,汉字有一个自组织现象,就是你用乱了它便会被淘汰。任何一个古代的东西传承到现代一定要有现代的方式,一定要在传承的过程中适应,我们是认识古代但不是复古。只有在规范的基础之上,才能够提到汉字的传承。
“中华文明有着良好的健康的基因。无论键盘也好,其他也好,无论汉字书写方式怎么变,也不能改变汉字作为中华文化传承的一个载体”——此次高峰论坛上,与会学者达成一个基本共识:在瞬息万变的信息化时代,保持我们的文化、保持汉字的规范性使用,是汉字书写和传承的基本途径,也是当代文化工作者责无旁贷的社会责任。
首页 上一页 1 2广告资讯:QQ:721800272
版权声明:
凡注明来源为"www.kaowenkaoli.com"、"考文考理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美术设计和程序等作品,版权均属考文考理网或相关权利人专属所有或持有所有。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进行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或建立镜像。否则以侵权论,依法追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