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网站地图
主页 > 中考 > 教育观察 >

一纸禁令能否还孩子快乐童年?(2)

2013-08-31 01:59 来源:【考文考理网 对此文章感兴趣的有:

  对家长提出的疑问,成都泡桐树小学校长陈杰等人认为,学校需要改变以一张试卷检测学生掌握知识程度的传统方式,探索制定新的评价、考察方法。如语文学科可通过组织学生参加“阅读交流会”“生词拼写大赛”“作文竞赛”等方式了解学生的词汇量、阅读理解能力。

  同时,一些教育专家、基层教育工作者认为,“减负”不等同于简单取消考试这道“紧箍咒”。考试本身只是一种手段,关键在于正确看待、运用考试及考试结果。考试的根本目的是让学生和老师发现学习中不足,进而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姚文中说,考试在教学中有多种功能,但在国内却被“异化”为加压手段和淘汰工具。社会各界应理性对待考试,把它作为教学的检测过程而不是最终目的,不应机械、简单的取消它。

  减负新政策能否撬动应试教育“磐石”?

  一些社会人士认为,学生负担重都是应试教育惹的祸,然而“减负令”并未撼动以“考分”为本的传统人才选拔模式,新政策颁布后难以摆脱“最初起到一定作用,之后故态复萌”的命运。

  河南一位家长告诉记者,面对“一考定终生”的现实,很少有家长敢在还孩子快乐童年、培养孩子能力和考上大学之间选择前者。孩子只能被逼付出玩耍睡眠时间,从“幼升小”至高考一路拼杀。即便学校把作业、考试砍得再多,只要有考场上见分晓的压力,孩子就不可能轻松。

  四川一所中学退休校长坦言,从教育主管部门到学校、老师、学生,只要以考试成绩、升学率为主导的评价系统未变,就很难搬走压在学生身上的重重学业大山。学校要评等级,老师要分优劣,学生要上大学,均要以“学生考试成绩”说话。当整个教育系统都围绕着考试“指挥棒”打转,“减负令”最终会变成空洞的口号。

  怎样才能走出“减负”年年喊,学生负担越来越重的困局?21世纪教育研究院副院长熊丙奇直言,在义务教育阶段教育资源配置不均衡、中高考制度改革没有实质性进展的背景下,治标不治本的“减负令”实难真正减轻中小学生负担。只有对症下药,推进义务教育均衡,缓解择校热,改革中高考制度,建立科学、多元评价体系,才能把学校、教师、学生从应试教育中解放出来。

首页 上一页 1 2

广告资讯:QQ:721800272

相关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