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网站地图
主页 > 中考 > 教育观察 >

“端然教育” 引导孩子自然生长(6)

2013-07-29 10:36 来源:【考文考理网 对此文章感兴趣的有:

  “三部曲”“三原则”看待教育本质

  记者:您怎么看待目前的应试教育,您对教育有怎样的个人理解?

  包祥:应试教育让孩子过早地进入理性思考,过早地进入读书阶段,后来就不愿意读书了。初中毕业之后把书撕碎了,高中毕业之后比书烧掉了,大学毕业之后永远不读书了。所以国人不愿意读书就和这个过早的开发、早期教育、神童教育、超前教育有关系。

  如果开始保护的好,假如说这孩子十来岁才进入一个理性学习阶段,后来读书就会非常渴望去读。就像你的小孩子眼睛一样,不破坏它、不开发它。

  孔老夫子做了一生教育,在他《论语》里没有教育这词汇,教育这词汇最早出现在《孟子》,孟子一生有三乐,第三个乐是“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乐也”。现在很多老师说教育,说教书育人,说“育人”比教书重要。其实它不是这个意思,这话就说错了。教育什么意思?教育的“教”在《说文解字》里许慎是说教是“上所施下所效也”,“ 上所施”是妈妈是老师,“下所效也”是孩子,大人好了孩子就好,“上所施下所效也”,“师”是一个行为,“效”是效仿。孩子是效仿着妈妈和大人长大的。“育”是什么?“育”是上面一个云彩的“云”,底下一个“月”。这个“月”是“肉”。查《康熙字典》的话查“月”字旁查不到,就得查“肉”字旁才能查到,肉是人,上面是个“云”。“云”什么意思?天空聚拢了很多雨露、云彩,凝聚多了变成雨落下来,滋润大地、滋润禾苗,包括我们。“育”是“养子使作善也”,养儿育女干什么?说善、行善、向善。“养子使作善也”,这就是教育。“上所施下所效也;养子使作善也。”它不是教书育人,说育人比教书重要,它不是这个简单的意思。中国文化的源头是《六经》,《六经》之首是《易经》。《易经》64卦第4卦是蒙卦,第一卦是乾卦,第二卦是坤卦,开两扇门,乾坤。第三卦是屯卦,有个地方住。第四是蒙卦,启蒙。

  现在一直讨论教和学什么关系,老师和学生什么关系,“老师主导,学生主体”到处讨论。有的说学生主体重要,有的说老师主导重要。在几千年前《易经》的蒙卦说得非常好,“匪我求童蒙,童蒙求我”,不是妈妈要求孩子学习,“匪我求童蒙”,不是老师要求学生学习,“童蒙求我”,孩子再大一点你就能感觉到孩子拉着妈妈的手,抱着妈妈的腿,妈妈告诉我,妈妈告诉我。若妈妈一次次没有认真告诉,一边去,玩儿去,大人说话呢,不要捣乱。几次孩子就不拉妈妈了,不会说“妈妈告诉我了”,他以为我这行为是错误的,或者索兴妈妈也不知道。孩子天生是爱学习的,这就是教育的本质,生命的本质,学与教关系的本质,而不是老师们喜欢说的教育“育人比教书”重要,不是这样的。

  包祥:教育过程是三部曲:

  第一步,设期望,给他个人生的愿景,给他一个阶段学习的期望,这是第一步。

  第二步,给机会,你把期望设的很好,给机会非常重要。经常把孩子带出来,到大自然之中,让他观察树、观察水、观察鸟,听天籁之音,看日出日落,看鸟儿飞翔,看河水流动。这是给机会。

  第三步,叫善评价,评价就是有一个说法。善评价,善包含两层意思。第一个就是善于评价,包括不评价;第二个是善良的评价,积极的引导性评价。这也是比较接近方法的,进行过程中给机会,给机会就给大量的活动机会,生命就是生长的过程,每天心脏都在跳动,锻炼其思维。睡觉的时候生命力心脏也在跳动。这就是教育的三部曲。

  教育的三个原则。第一个是循序渐进原则,就是有序性。循序渐进是,由表及里,由浅入深,由近及远、由易到难,循序渐进;第二个是内因主动原则,要生长的是小孩子而不是妈妈,外因是条件,内因是根本。给鸡蛋适当温度它就孵出鸡仔,给石头温度就孵不出鸡仔。千里之行始于足下,九层之台起于垒土。要进步的孩子,让他们自己主动进步;第三个是持久原则,坚持、坚持、再坚持,其实学习就两句话四个字,效率和坚持。说高考、中考考的好不好,它是在单位时间内,90分钟考化学,两个半小时考语文,两个小时考数学,单位时间内的效率。然后是坚持,读书得坚持,坚持是毅力品质。三个原则、三部曲,教育就搞定了。    (记者 包佳佳 采访整理报道)  首页 上一页 1 2 3 4 5 6 下一页 尾页

广告资讯:QQ:721800272

相关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