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洋高考”催生“洋应试”
“到底孩子适不适合出国?出去该学什么专业?”北京某中介机构的英国留学资深顾问郑萍说,这是家长问得最多的问题。的确,投入大量时间、精力、财力的出国留学,家长最怕的就是付出得不到回报。
“举个例子,如果你的孩子喜欢玩游戏,最好就不要让他过早出国,出去以后没人约束肯定不行。”郑萍说,他们经常用这个例子给家长解释怎么判断孩子的“自控能力”。但是,不少家长都不愿意承认自己的孩子有问题,往往一句“相信孩子的适应能力”就带过了。
在专业和学校选择上,情况也不容乐观。PGA高中国际课程项目总监助理沈宇告诉记者,该课程从高一开始就会为学生提供一对一的规划辅导,希望帮助学生找到适合自己的专业和学校,但是家长往往更期待上名校。
墨尔本大学驻中国首席代表珊妮·陈曾遇到过让人哭笑不得的情形,一位来咨询的家长直接要求大学帮自己的孩子选专业。“当然,这是比较极端的例子,但是大多数家长最多看看排名,或者专业的热门程度,对孩子想学什么、适合学什么几乎一无所知。”
其实,许多家长也有自己的困惑。一方面对国外教育缺乏了解,另一方面还有许多另人眼花缭乱、难辨真伪的信息。随着学生和家长留学意愿与日剧增,市场上五花八门的培训和高中的合作办学项目、国际班等信息扑面而来。
“因为信息不对称,绝大多数家长甚至高中都很难了解IB、A-LEVEL等课程到底有何不同,”长期从事国际教育交流合作工作的陈晴坦言,目前这种国际班处于一种缺乏监管的状态。“就拿上课来说,有些学校并不能提供真正与国外对接的环境,而是中国老师先把课上一遍,再教学生这些知识点对应的英语单词,成了专攻‘洋高考’的‘洋应试’,对学生适应国外学习几乎没有任何帮助。”
记者调查发现,在留学准备过程中,与身心准备、自理能力等看不见、摸不着的软条件相比,家长和孩子更多把精力放在选择学校、参加考试等硬指标上。
沈宇告诉记者:“家长和学生最关心的就是能否申请到理想的学校。常听家长抱怨,如果是高考,还能参考周围亲戚朋友的经验,但因为是出国留学,参照的案例不多,所以会因为不了解而感到惶恐。”
采访中,记者遇到替孩子到中介咨询的张先生,他略显无奈地说:“孩子高中就这么多时间,要完成国内的高中会考,要强化英语、参加考试、选学校、提交申请材料,只能先顾眼前,我能帮他做的都做了,其他就看他自己了。”
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少年儿童研究所所长孙宏艳认为,随着中国改革开放和国际交往机会的增多,选择出国读大学本无可厚非,但是建议父母和孩子要有充足的心理准备,把出国留学作为长远发展规划,根据自身情况加以理性对待,切忌盲目跟风、仓促决定。
首页 上一页 1 2 3广告资讯:QQ:721800272
版权声明:
凡注明来源为"www.kaowenkaoli.com"、"考文考理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美术设计和程序等作品,版权均属考文考理网或相关权利人专属所有或持有所有。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进行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或建立镜像。否则以侵权论,依法追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