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住弥足珍贵的“手足情”“书生气”
“同学”意味着什么?意味着共同学习与共同成长。
在若干类型的同学中,“大学同学”意义尤甚。它意味着一起经历青春,共同寻找与确认,无论是兴趣、爱好,还是自我、情感;意味着共同见证、陪伴甚至参与生命中若干“第一次”;意味着共同的磨砺与塑造,既是手足,更是朋友,还是家人的延伸。
作为大学同学,他们曾经是一个共同体。拥有共同价值、紧密连带,大学之所以称谓“university(大学)”,其内核是“universal(普遍主义)”,普遍主义意味着不隶属于任何地方。他们生活在城邦之外,他们的活动本质上不追求实用的目的,而是在艺术、科学与形而上学的思索中寻求乐趣。他们以流放与追随,以信念与坚持,简洁且清晰地表述:我的国度不在这里。虔敬庄严与戏谑调侃,矛盾又统一地构成他们内在的精神品性。他们是精神太平生活的捣乱分子——“书生意气,挥斥方遒,指点江山,激昂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此处的知识,是启蒙,是光,不仅点燃了他们的生命,也映照着象牙塔外城邦的庸常。这个共同体,内部拣选的标准是什么?在雅典学园的入门处,赫然醒目地提醒:“不谙几何者不得入内。”
作为大学同学,他们曾经有一个同样的身份。在专业主义所构造的现代社会,文凭不仅是知识与技能的凭证,还是敲开职业与机会之门的入场券,更是社会舞台、人生戏剧中的硬通货。现代大学建构了新的社会身份,替代血缘、地域与阶级等先赋性因素,“教育获得”成为“成就性的自我”。当高等教育从城邦之外,步入城邦的中心,便奠定了一个社会最核心的秩序与结构,无论经济还是政治。此处的知识,不仅是力量,挟知识之魔力让高等教育成为新的图腾,还是有限机会的争夺,是稀缺资源的分配,是跨越阶层分隔的阶梯,是青年励志的通道。当然,其更被期待为一个承载与彰显社会公正的窗口。这个共同的身份,选择的标准又是什么?是智力与努力。
如此说来,大学同学本该是人群中最为相似的一群人,无论是专业素养、能力结构,还是精神气质、价值观念、品味情趣。然而,走到大众高等教育的今天,知识不再仅是象牙塔中的“光”,也不再仅是作为城邦基石的“力量”,而是“财富”,是一个大众时代、消费社会中琳琅满目、良莠参半、丰富到冗余的“商品”。在产能过剩的情境中,最重要的经济贡献已不再是生产,而是消费,其要害是对“需求”的激发与诱导。而在这一场教育消费的嘉年华中,不仅有广告的诱惑,有模特的展示,更重要的是,还有设计巧妙、看似合理有效的商品陈列通道,一种结构性的强制。看似消费者兴之所至,实则每一步都在计算与控制之中。
广告资讯:QQ:721800272
版权声明:
凡注明来源为"www.kaowenkaoli.com"、"考文考理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美术设计和程序等作品,版权均属考文考理网或相关权利人专属所有或持有所有。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进行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或建立镜像。否则以侵权论,依法追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