疑问二:双非学童挤占香港教育资源?
【调查】 2006年出生的1.6万余双非儿童中,只有约1.5%的双非学童赴港上学;双非学童是香港居民,“挤占”一说值得商榷
北区是香港最靠近深圳的一个校区。据了解,先前某次香港小学一年级的统一派位中,北区3600个学额,近四成分配给跨境学童。因竞争激烈,北区有145人反而被分派到区外跨区上学。
今年香港政府推出了“返回机制”以避免类似情况,但由于香港教育局没有跨境学童分类的统计数据,加上一些媒体的错误报道,有人误认为跨境学童主要是双非儿童,觉得双非儿童挤占了香港教育资源。这种理解对吗?
根据公开的数据,可以匡算回港读书的双非儿童比例。香港小学一年级的入学最低年龄为5岁8个月。比如去年9月入学,需为2006年12月31日或以前出生。2006年香港共有16044名双非儿童出生。教育部门提供的去年跨境小一学生为2370人,以此乘以记者调查所得的双非儿童占跨境学童比率10%,可以匡算出2012年9月入学的小一学生中,双非儿童仅240人左右,占适龄双非入学儿童的1.5%,占香港所有小一学生54683人的4.4‰。当然,也有双非儿童不是跨境学童,而是长住香港,但这种情况极少。
廖子良表示,人们首先需要明白的是,所有跨境学童都是香港人,既是香港人,就不存在“挤占”教育资源的问题。政府应该充分预计到这部分孩子将来可能来港就读,提前做好相应准备。即使单双非儿童,他们的母亲——当年的内地孕妇,绝大部分也都是通过正常手续预约来港分娩的。
香港国际社会服务社服务总监、深圳罗湖区跨境学童服务中心总监张玉清也认为,在香港出生的儿童就是香港人,享有受教育的权利,政府应一视同仁,不应有差别待遇及歧视单非、双非儿童。
也有香港市民不认可双非儿童争抢香港教育资源的说法。香港市民陈艳芳表示,在学校里,无论是双非儿童还是单非儿童都与自己的孩子没有区别,不会去做刻意的区分,也不觉得教育资源被挤占。
首页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尾页
广告资讯:QQ:721800272
版权声明:
凡注明来源为"www.kaowenkaoli.com"、"考文考理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美术设计和程序等作品,版权均属考文考理网或相关权利人专属所有或持有所有。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进行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或建立镜像。否则以侵权论,依法追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