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网站地图
主页 > 中考 > 教育观察 >

关注学生营养改善计划:冷牛奶何日变成热饭菜(3)

2013-05-28 10:27 来源:【考文考理网 对此文章感兴趣的有:

  为何仍有近半数县采购成品?

  一些地方领导重视程度不够,未将营养改善计划排入工作优先序列。采取采购成品加餐的县中,40.8%的县县级财政对运行成本没有投入。

  既然采购成品加餐存在安全监管隐患,营养效益最低,也有部分学生不喜欢,为何仍有近半数县采用采购成品加餐的形式?

  “营养改善计划实施之初,考虑采取采购成品加餐形式的原因是,部分地区以往基础条件比较薄弱,不具备食堂供餐条件,受地理条件限制,配送午餐不符合实际,将采购成品加餐作为一种过渡形式而采用。”卢迈说,“现在的情况主要分为两类,一是部分县在有食堂基础的条件下,仍然采取采购成品加餐形式;二是学校没有厨房(或伙房)基础设施,只能暂时采取采购成品加餐形式。”

  对于仍有相当部分县采用采购成品加餐形式为主,卢迈分析有两个原因:“首先是食堂供餐运行成本高,需要地方财政进行资金配套。其次是农村学生生均公用经费负担因食堂供餐加重。”

  卢迈介绍,基金会在评估中发现,以食堂供餐为主的县中,90.3%的县级财政有不同程度的配套。其中,食堂工勤人员工资和食堂供餐的煤水电费为持续性支出,即3元膳食补助提供正餐,衍生运行费用约0.78元,此项运行经费多由县财政或生均公用经费承担。

  “采购成品加餐形式运行成本低,简易加工与运输成本可由学校生均公用经费承担,县级财政投入较少甚至不投入。”卢迈说,“采取采购成品加餐的县中,40.8%的县县级财政对运行成本没有投入。”

  中国发展研究基金会根据回收信息分析,生均经费在食堂建设、设备采购、工勤人员工资、供餐发生的煤水电费、运输、设备维修等方面均有投入。在有食堂供餐形式的县中,66.1%的县由学校承担供餐发生的煤水电费,46.8%的县食堂工勤人员工资部分或全部由学校承担。根据课题组测算,食堂供餐,每3元膳食补助约产生煤水电费0.29元,一年费用58元(以200天计算),占全年生均公用经费的11.6%。除个别县县级财政出资提高生均公用经费外,各县均以原有公用经费标准承担营养改善计划运行费用。计划实施以来,采取食堂供餐形式的学校,生均公用经费支出平均每月增加20%左右,村小与教学点增加情况更为明显。

  “采取采购成品加餐形式的主要客观原因是,操作流程简易,地方政府与学校承担的责任相对小,财政负担相对轻。一些地方领导重视程度不够,未将营养改善计划排入工作优先序列,认为营养改善计划较其他教育项目复杂且不易见到效果,这也往往影响到县教育部门和营养办的工作效率和力度,如多项配套资金难落实、人员编制难解决等。”卢迈说。

  采购成品加餐形式,绕不过去的一个问题是学校食堂建设。

  调查发现,在采购成品加餐为主要供餐形式的县中,17.4%的县学校有食堂(非新建食堂未投入使用),24.2%的县部分学校有食堂。实地调研的71所农村义务教育学校中,59所学校有食堂。其中,23所学校在食堂没有对外承包的情况下,采取采购成品加餐形式。

  “学校有食堂却不供餐的主要原因有4个,一是食堂建设时参照寄宿生数量,供餐或就餐能力不足;二是有利于寄宿生与走读生享受同等待遇;三是3元膳食补助资金不足以提供正餐;四是食堂运行成本难落实。”卢迈说。

  在食堂建设资金方面,教育部有关负责人表示,2011年至2013年3年的时间,中央投入300亿元来建设农村中小学食堂,要让国家试点县所有学校都有食堂或伙房。不过该有关负责人同时指出,申请食堂建设资金需要县编制相关规划,有些贫困县编制相关规划的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都有待提高。

  营养改善不只是牛奶鸡蛋

  保障孩子们的基本权利,保障孩子们能够吃到热乎乎的饭菜,在这方面减掉任何其他行政经费,把钱用来让孩子们幸福地吃上饭,这个责任是地方政府义不容辞的。

  “供餐模式的变化非常重要,我们义务教育的供餐一定要用食堂供餐,外面买肯定会有问题,当然这是一个过程,在食堂供餐之前采用了一些加餐的办法,有的地方是不可避免的,但是供餐制度必须要彻底地变成食堂供餐。”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研究员陈春明说,“供餐制度方面我建议标准化,简易的伙房也要有标准化,大一点的,100人、500人都有不同的标准,应该根据这个标准研究设备,降低成本,使我们食堂供餐能够顺利进行。”

  “我们县政府每年要提供的工人工资大概在600万元左右,给孩子们提供的补助也要600万元左右,财政不可能有再多的资金投入到我们原来改造的简易食堂的重新修建上,给每个学校都建比较标准的食堂,这是我们最大的愿望。”贵州省普定县教育和科技局副局长甘明荣说。


广告资讯:QQ:7218002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