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士生培养机制各项改革的“试水”
然而,给各方都带来沉重压力的博士生延期毕业,一定是坏事吗?
不少学者认为,延期毕业正是对博士生质量高要求的体现,说明门槛正在提高,但是,为避免博士生延期毕业带来的各种问题,应该不断完善博士生培养机制。
首先,博士生学制及与学制相应的改革有待跟进。虽然教育部没有明确规定学制,很多高校也把学制设置为弹性学制,一般在3至6年,但实际上,学校在补助、宿舍提供等方面的配套政策上,往往以3年为限,这就给学生带来了诸多尴尬。“名义上是弹性学制,但和规定3年学制没有太大差别。”周甜甜说。
事实上,如果规定了具体的学制,而没有配套措施跟进的话,很多学生往往会选择较为简单的毕业论文课题,这就违背了高校培养创新型、研究型人才的本意。因此,有不少高校尝试根据培养目标的不同,开展各种形式的学制改革。例如,北京大学曾于2004年做出尝试:将博士生的学制改为4年,以提高博士生的培养质量。南开大学则采取增加“硕博连读生”、“直博生”比例的方式,减少硕士、博士两个阶段分开攻读而给研究生造成的时间与精力消耗,增强科研成果的连贯性积累。“今年我们的‘连读生’、‘直博生’比例已经达到了40%到50%。”佟家栋说。
据了解,曾有学者对优秀博士生学位论文进行研究分析,发现在2001年、2002年评出的100篇、97篇全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中,分别有51%、50.5%的作者攻读博士学位的年限在3.5年以上,其中多数作者的在读年限在4年以上。这说明很多优秀博士论文确实需要花3年以上的时间才能完成。
“其实,在国外,博士生延期毕业是很正常的现象,本科实行学分制,博士生教育没有具体的学制规定,5年、6年都很常见,学校和学生看重的是论文质量,而不是时间。”熊丙奇说。
与此同时,对博士研究生的各种投入有待进一步跟进。杨玉良曾多次呼吁提高博士生的生活待遇。他认为,如今中国博士生千元左右的月收入,与法国的每人每月800欧元、德国的每人每月1200欧元差距很远。“博士生补贴每月至少不应低于本科毕业生3年以后的月薪,也不应低于硕士毕业生的月薪,这才能让真正有兴趣从事科学研究的人来念博士。”杨玉良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
近来,关于研究生收费改革的各项政策正在逐步出台,2月6日国务院发布的《关于完善研究生教育投入机制的意见》,就被认为是研究生培养机制改革的突破口,包括设立研究生国家奖学金,将研究生普通奖学金调整为国家助学金,建立研究生教育收费制度,取消公费、自费“双轨制”,向所有纳入国家招生计划的新入学研究生收取学费等内容。
“总体而言,实行全面自费,会让大部分选择主动延期的同学更加抓紧博士论文的制作,奖助学金的增加也会让我们更加积极地投入科研。”周甜甜说。
在不少高校看来,加强博士研究生培养的过程管理是抑制博士研究生延期毕业的另一项重要措施。
在招收博士生方面,很多高校不再“以分数论英雄”,而是采取更多元化的考核方式。复旦大学要求理工科院系的考生,必须先提供证明自己科研能力的书面材料,材料审核过关后,再进行笔试和面试,从而加大对博士生科研能力的考核。“南开在入门环节就开始把关,录取学生时会关注学生的学术能力、情商、合作协调能力、研究潜力等一系列情况。”佟家栋说。
广告资讯:QQ:721800272
版权声明:
凡注明来源为"www.kaowenkaoli.com"、"考文考理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美术设计和程序等作品,版权均属考文考理网或相关权利人专属所有或持有所有。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进行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或建立镜像。否则以侵权论,依法追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