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在实验室里赶进度、磨毕业论文,就根本没有时间出去赚‘外快’;如果出去赚点生活费,又会导致论文更加延期。但是,我们总是需要基本的生活费用的,都读博士了,也不好意思向父母要钱,只能过紧紧张张的日子。”北京邮电大学光学工程专业已经延期两年的博士生邹华(化名)说。
节省一点在邹华看来还可以忍受,最让他不能忍受的,是同学聚会的时候,大家都工作了,有收入了,吃完饭抢着买单,但他从来都只能坐在角落里。“他们喊我邹博士,有时候听着觉得很苦涩,偶尔也会后悔读博士,真希望能尽早毕业。”
对博士生的生存状况,复旦大学校长杨玉良曾多次呼吁,他说,博士生大多超过25周岁,面临着结婚生子、经济上要回报父母等诸多现实问题。许多家庭不富裕的优秀学生,靠如此微薄的月度补贴,很难安心读书,潜心科研……
据了解,我国博士生也曾有过辉煌的待遇。1985年,国家教委规定的博士生生活补贴为76元,比一般人的工资都要高,而且每年还有100元书籍补贴。而如今博士生的待遇根本无法与同龄人相比,与国外同行更是难以相提并论。“在国外,一个博士生读书,租着房子,即使有家人陪读,最后可能还会有结余。他们提供的奖学金能让博士生们一心投入科研,无后顾之忧。这方面国内如何比!”熊丙奇说。
如果说这些现实问题让邹华们觉得“压力山大”的话,一些政策的出台则让延期变得“让人恐慌”。5月初,北京对市属用人单位人才队伍建设工作提出指导性意见:对毕业生落户将进行年龄限制,应届毕业生本科生不超过24岁、硕士生不超过27岁、博士生不超过35岁,超过这个年龄限制的非北京生源毕业生,将不能够留京。
“虽然我刚刚30岁,今年博士毕业问题也不大,但是看到这个消息,我还是吃了一惊,谁保证我一年两年就能找好工作呢?而年龄比我大的延期毕业博士生就更加担心了。”邹华说。
延期毕业,“伤不起”的不仅是博士生。佟家栋说,延期的成本也让各方不堪重负。每延期一年,不仅学生要多付出一年的求学成本,国家、学校和导师也要增加一年的培养费用。
对于国家而言,延期的公费生每年要相应地发放奖学金、医疗补贴等。根据2012年的统计数据,我国在校博士生已近30万人,随着延期毕业博士生的增多,每年的投入将是一个巨大的数字。
高校更为教育资源的紧缺头疼不已。有的高校甚至因为延期毕业的博士生太多,无法腾出宿舍,导致不能及时给新生分宿舍,引起新生怨言一片。而延期毕业学生对图书资料、食堂、研究室等公共资源的占用,也常常让高校感觉运行“吃力”。
在一定程度上,延期毕业博士生数量太多,也会影响该学科来年的招生,北京师范大学招生办负责人就对此表示了担忧,“怕一些优秀的学生会对报考有所顾忌。”此外,刘云杉表示:“博士生延期毕业也可能对导师产生不好的影响,引起外界对导师科研水平的质疑,或者导致该导师的招生数量减少。”
首页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尾页
广告资讯:QQ:721800272
版权声明:
凡注明来源为"www.kaowenkaoli.com"、"考文考理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美术设计和程序等作品,版权均属考文考理网或相关权利人专属所有或持有所有。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进行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或建立镜像。否则以侵权论,依法追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