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言大义
@徐庆海: 平板电脑进课堂,是未来教育的一个趋势,用好它有很多好的功能,比如资源共享,打破传统教室这个概念,只要有网络,人手一个,都可以上课。课堂教学以学生为主体,平板电脑是很好的载体,有师生间的互动,学生间的合作,才能最大化实现教学目标。但要趋利避害,真正提高学习效率,减轻负担,造福学生。
@周敏: 课堂是学生学习的主要场所,而电脑等电子产品的“图文声并茂”更能够吸引孩子们,如果中小学生的课堂一味拒绝“电子书包”,显然是摒弃了一种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的路径,更重要的是,教学工具是服务于教学的。显然,“电子书包”有着天然的优势,能够快速地促进师生的沟通。这是传统课堂所无法比拟的。
@暗月: 教学工具总是在不断进步,但再先进的设备也是为教学服务的。平板电脑作为一种辅助教学工具,也只能是课堂中多种教学工具中的一种而已。有了计算器,我们仍然要用手和脑计算,有了汽车,人仍然要用腿走路,有了平板电脑甚至更先进的教学设备,最终起作用的还是人本身。如果忽视了这一点,那还不如不用。
@山美: 电子书包推广应考虑学生用眼健康。学生近视主要是长期看近造成的,与学生玩游戏、看电视等“静”态时间多、体育活动时间少有直接关系。近年学生近视率呈现出的低龄化现象,表明学生的用眼负担非常重。推行电子书包一定要有用眼标准,如字体的大小、底板颜色要有特殊要求,并在用眼时间上进行严格规定。
@徐海: 科学技术的发展惠及社会各界,我们欢迎新兴事物,但让中小学生使用“电子书包”时还应谨慎。就减负而言,“电子书包”比传统书包的重量减轻不少,但学习的内容没减少。教育改革才是最关键和起决定作用的。“电子书包”可以有,可以推广,但传统书包里装载的很多东西,不是“电子书包”可以完全代替的。
@就算天空再深: 要注意趋利避害。推行“电子书包”最大的好处,就是实现了孩子书包的真正减负,但享受便利和趣味的同时,如何兼顾不让孩子们因此放弃纸质阅读等其他好的学习习惯,则需要有关教育部门深入思考,采取必要应对措施;另外,还要多多考虑部分经济条件一般家庭的承受能力,不因推行给他们造成新的“负担”。
@ZM: 学生阅读和书写是一项重要的训练技能。传统的阅读与电子书的碎片化阅读体验绝然不同,对人的思维方式也会带来不同的影响。而书写也是一项重要的技能。无论学生字写得如何,电子产品上体现出来的都是中规中矩的字体,毫无美感可言。这种高科技带来的能力退化,在“电子书包”试点时,就应该值得警惕。
@从不忧伤: 不必将“电子书包”视为异类。与传统课堂相比,“电子书包”在教学内容的呈现、教学形式的多样、信息的搜索反馈等方面,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随着应用的进一步普及,其优势将更加凸显。作为新生事物,对此产生疑虑,也很正常,但必须给其留下立足之地和发展的空间,绝不能将其视为异类而拒之门外。
@董菁: 小学生要避免过多接触电子类产品。电脑屏幕不仅对眼睛和颈椎造成不同程度的伤害,而且网络时代因为查找答案相当便利,会让孩子们懒于思考,拙于写字。对于今后的发展,电子科技固然重要,但应该从学生的实际出发,纸质教材和电子教材相辅相成,引导孩子把电子产品当学习工具,而不是当成游戏机。
@潇枫: 不要被电子书包牵着鼻子走。如今的课堂教学早已摆脱了“一支粉笔一本书”的阶段,师生都是活生生、有思想的人,教学工具应当更好地为师生和教学服务,不能陷入唯“工具论”的怪圈。“电子书包”进课堂是大势所趋,但永远不会变成课堂的主导,师生不能被它牵扯着鼻子走,否则就是舍本逐末。
华声在线综合
首页 上一页 1 2 3
广告资讯:QQ:721800272
版权声明:
凡注明来源为"www.kaowenkaoli.com"、"考文考理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美术设计和程序等作品,版权均属考文考理网或相关权利人专属所有或持有所有。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进行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或建立镜像。否则以侵权论,依法追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