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网站地图
主页 > 中考 > 教育观察 >

王教授办班:他在改变什么?

2012-08-22 10:38 来源:【考文考理网 对此文章感兴趣的有:

“15天的实验室培训+15天的车间一线锻炼”,烟台大学王全杰教授的“全国制革专业研究生动手能力学习班”(下称学习班)已经开办8年了。8年来,坚持免费培养研究生动手能力,他在改变着什么?近日,本报记者走进王教授的学习班。

23岁的四川大学研二学生熊江,学了近6年的皮革工程,早已把“将动物皮变成皮革做成商品”的流程了解的滚瓜烂熟,但他却没见过动物原皮,更分不清什么脱了毛的“猪皮”、“牛皮”。这一切,在7月16日学习班开班这一天得到改变——他最终辨清了主要动物原皮的制成品。

以这一天为始,获得改变的可不仅仅是熊江。

像熊江一样,25名来自四川大学、陕西科技大学、天津科技大学等五所大学的硕士、博士研究生,在接下来的30天里,将迎来一次全新的体验——这种体验包括在烟台大学实验室强化训练,自己设计工艺,自己制作皮革……一系列训练中,在专家指导下,“自己”成为各种工艺操作的主导;15天后,学员将开到福建工厂的车间里,与工人并肩操作、学习、揣摩……

“让学生学会吃苦、学会动手、学会与工人结合。”对于一个月的学习班,“班长”王全杰如此定位。在他看来,一个月的时间虽然短,但学习班能够弥补这些学生的,是与实践结合的关键专业知识的缺憾,是“纸上谈兵”转化为“动手实干”的主动思维,是应考能力向实际工作能力的跨越,是在与一线工人劳动者接触中实践知识的积累乃至人格的升华的过程。

而后者,才是主要的。

8年上下求索:“班长”王全杰的喜与忧

举办一次学习班,“班长”王全杰能改变什么?

这是一个不难回答的问题,但也是一个难以回答的问题。

在学生眼中,30天的“魔鬼训练”,并非一句“认识了一些朋友,也认识了自己”这么简单。第五届学员大连工业大学的赵凤艳在车间所感悟的很到位:“很多学历不高的工人师傅活跃在生产一线,他们凭借多年的制革经验压倒了具有理论知识而毫无实战经验的我们。”又如陕西科技大学研究生童蓉所言:“从他们身上,我们学到的不仅仅是一线经验,他们用一生的经历感化我们,让我们理解到制革的乐趣。”

但难以回答的问题,隐藏在看得见的效果之外。

王全杰,这位61岁资深教授的忧虑,在于对现行教育缺乏对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在于如何对“寒门学子”多一些照顾的教育公平,在于社会、政府、企业多伸援手,开展教育慈善的期冀。

8年了,这些忧虑抑郁于心,难以释怀。他每年都胸怀希望,却每年都在操心:30天的学习,吃、穿、住、用、行“全免费”,他不富裕,经费哪里来?15天的实验室培训,专家哪里请?费用如何出?让学生走进工厂车间,如何让企业敞开大门接纳这些“空有学识”的研究生?

凭耳顺之躯,以一己之力,苦苦探索8年之后,王全杰和他的学习班改变了一些小气候;但在教育的大事面前,这些似乎远远不够,“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以王全杰自己的话说,他每年培训二三十个学生在应试教育的大气候下不过是杯水车薪,但作为一个普通教师他还能做些什么呢?“我不过是用自己的方式将自己的教育理念呼喊出来。”与其说王全杰改革,不如说他在宣誓一种教育思想。

“免费的午餐”:一场事关教育公平的实验

光赔钱,不收费,8年了,很难想象王全杰是怎么坚持下来的。

“居然全免费!”罗茜也没有想到。如同往届学员,这位陕西科技大学的研究生面临着极为罕见的学习班政策:包括学费、实验材料费、餐费、住宿费、公共交通费的“五费”全部免费。为什么?“要保证家庭困难的研究生也享有同等的学习机会”,王全杰认为。

但,钱从哪儿出?

从当初的自掏腰包,到今天的“四处求援”,实际上,一直到今天,学习班仍没有一个有效的、可持续发展的保障机制。王教授的博士生段宝荣告诉记者,每一次筹集善款,他都要亲自到一家家企业拜访,“一点点跑出来”。

林家兴,辉鹰兴业皮革有限公司总经理。这位来自台湾的企业家当年一听说大陆竟有这种学习班立即赶到烟台,当面将捐助交到王全杰手中。从第四届学习班开始,年年有他的捐款。今年开班当日,他更是坐在课堂上与学员们一道聆听专家们的讲课。广西北海东红皮革有限公司董事长施荣川自己揣着捐款,来到学习班,还亲自给学生上了一堂企业管理课。浙江盛汇化工老板姜德云竟将给学习班资助列入年初预算。

“王教授的这种行为非常值得提倡。”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林家兴表达了自己的关注:一方面我们的企业需要的人才就是上手快,有实践经验的;但现实却无法提供这样的人才。这就需要这样的学习班作为过渡,而这对学生的就业也有利。

而在王全杰心目中,没有林家兴这样的企业家鼎力相助,很难想象学习班能够撑到今天。“不过,这样的企业家还是太少”,烟台大学的一位教师告诉记者:企业家们大多因为对王全杰教授的认可和人格魅力而慷慨解囊,却没有相应的社会美誉度回报。

这也困扰着王全杰。免费培训学生,不论是对学生、对学校、对社会来说都是好事。但眼下,某种程度上,学习班还处于“民间偷偷的干”的阶段,缺乏社会和政府层面应有的承认和肯定。

不过,王全杰也是欣慰的。

除了那些志同道合的企业家,学员们所在的高校特别是他所在的烟台大学表现出极大的宽容和认同。在开班仪式现场,烟大副校长孙祥斌的一席话让王全杰备受感动:“学习班‘学会吃苦、学会动手、学会与工人结合’的理念非常好,这也与目前我国强调的‘创新、创业’的教育方针相适应。”

孙祥斌进而认为,学习班不单纯是一个教育公益活动,而是一种研究生培养模式的创新和教育改革的探索,任何的理论只有通过和实践相结合才能产出相应的成果,学生们也通过这次合作走入生产一线,在整个过程中强化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

“就业通行证”:那些关于研究生动手能力的人与事

学皮革的分不清猪皮、牛皮,熊江的遭遇并不是个例。

“大学生分到工厂不会做皮子,学了四年皮革分不清制成革后的猪皮、牛皮,这是我们教育的缺陷,我们培养了大批应试能力强的学生,但一到工厂傻眼了。”这些在现实中并不少见的滑稽现象,是激起王全杰创办“学会吃苦、学会动手、学会与工人结合”学习班的诱因。

有舆论认为,以功利主义和实用主义为导向的中国教育,长期以来缺乏人文教育和实践能力的配套,这是不争的事实。就在7月16日下午,为学生上课的淄博德元制革厂环保部部长何玉春结合自己的经历表示:“我西北工业大学机电专业毕业,原以为名牌大学毕业到中小企业没问题,但进制革厂后才发现,在实践中什么都不知道。后来在实践中慢慢摸索胜任了工厂的职位。”


广告资讯:QQ:721800272

相关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