⑶评价性记录。即按照一定标准对学生言行特别是活动表现进行现场评价,把评价结果记录下来。评价性记录可以和日常的考核评价同步进行。记录表格也可以参照学校常用的学生《成绩表》来制作。
4、实施观察。观察者要根据提纲有计划、有步骤地进行观察,必要时,也可对计划作调整。观察的途径主要有:①直接观察——教师在教育教学中直接进行;②间接观察——参观、听课及各种活动等。对教师来讲,观察一般是与教育活动同步进行的,这样便于自然观察。教师接触学生群体是自然的、理所当然的。只要教师保持平常的活动方式,学生不会意识到教师在观察它们。但是记录难度大,对教师设计表格和记录的技术要求也很高。如果是现场记录,就不能因记录影响正常教学活动,也不能让学生意识到自己正被记录;如果是事后补记,则要确保记录内容的完整准确。为了保持观察的客观性,也为了更深入地了解学生,教师要注意建立民主、融洽的师生关系。
5、统计分析,形成结论。
通过对观察资料的统计分析,教师就能发现所关注的问题,即学生某一方面的程度、特征或倾向。对观察结果的分析要严格依据事实材料,切忌主观想象,还要同其他研究方式的结果相联系。结论的形式和内容,要符合最初的研究目标。也就是说,结论要对解决问题、了解学生有用,研究才有实效。
五、应用案例
《小学学习优差生课堂表现差异》研究方案
一、观察法的设计
1、观察内容和范围:确定重点观察8名学生在语文、数学两门课上的表现。观察指标(内容)为:注意力分散(分心)次数;干扰学习的姿势变化次数;主动举手次数;打哈欠次数。
2、观察策略:选择不完全参与策略和时间取样策略(每天上午前两节课进行观察)。
3、制定观察记录表:根据观察指标的需要,制定了四种观察记录表:表一,学习成绩比较表;表二,某一节课分心次数统计表;表三,某一节课主动举手,打哈欠次数统计表;表四,某一节课干扰学习姿势变化次数统计表。
二、观察的实施:
1、获取观察资料(略)。
2、呈现观察结果:对所观察的四项指标按照表上项目进行统计整理,求出每项指标两组平均次数变化的比,并分别就四项指标做出结论和提出解决问题的建议。
广告资讯:QQ:721800272
版权声明:
凡注明来源为"www.kaowenkaoli.com"、"考文考理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美术设计和程序等作品,版权均属考文考理网或相关权利人专属所有或持有所有。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进行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或建立镜像。否则以侵权论,依法追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