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网站地图
主页 > 高考 > 高考资讯 >

中国大学怎样认识战略规划?又怎样规划未来?(2)

2014-05-20 09:44编辑:【考文考理网对此文章感兴趣的有:

  在回答制定战略规划的原因时,得分最高的选项为“学校发展的内在需求”,其次是“上级行政主管部门有明确要求”,这说明学校制定规划的核心因素是内在发展的需求,是一种学校面对发展需求的自觉理性选择。同时,上级主管部门的要求也有着较强的促进作用。

  高校规划体现了谁的意志?

  研究发现:校领导是对规划影响最大的人群,资深教授和学科带头人、学院负责人、部处负责人和上级主管部门对规划也有很大影响。学生和校友的影响力较弱。

  规划过程可能会受到不同的利益相关群体影响。为了识别出对战略规划制定产生影响最大的群体,调查询问了九类人群对战略规划制定的影响程度,1分表示“非常不重要”,5分表示“非常重要”。有五类人群得分在4分以上,依次为:校领导、资深教授和学科带头人、学院负责人、部处负责人、上级主管部门。说明这五类人群对学校规划的影响程度最大。教师和外部专家对规划也会产生一定的影响,而学生和校友则影响较小。

  不同层次的学校规划制定受校领导的影响都非常大,其次是部处负责人和学院负责人。部处负责人对不同层次学校的规划制定影响程度相近,而学院负责人则不同。本科学校学院负责人的影响较小,而专科学校学院负责人的影响很大,可能是因为专科学校所涉学科较少,学院较少,因此各学院的影响较大。上级主管部门对学校规划的影响也较大,但在不同层次的学校有差异,本科学校受上级主管部门的影响较小,而专科学校则相对较大,这可能和专科学校与区域、行业或主管部门政策扶持关系更大有关。普通教师对规划制定的影响有限,专科学校的普通教师影响相对较大,211本科次之,非211本科教师影响最小。同样的分布还体现在学生和校友的影响力上。在对待外部专家的态度上,专科学校相对更为重视。

  从整体看,非211高校的规划主要受校领导的影响,而其他群体的参与程度普遍低于其他层次的高校。专科学校尽管校领导的影响也很大,但对其他人群意见的考虑相对最多,规划制定相对更体现外部参与性。

  高校规划工作的专门化程度如何?

  研究发现:985、211高校规划工作的专门化程度更高。超过80%的211高校设立了专门的规划机构,非211则只有48%,专科只有19%。高校在战略规划过程中普遍重视决策研究。

  受访高校中有175所学校建立了专门的、独立的规划机构,占到总数的46.54%,这些机构基本都是2000年及以后设立的,特别是在2006年以后达到一个高峰;没有设立专门规划部门的学校,大部分是由已有行政部门承担,如校办、科研处、研究生院、高教研究室等。

  不同层次、不同归属的学校在规划机构设置上有显著的差异。按学校层次分,211本科学校设立专门的、独立的规划机构比例高达82.26%,非 211本科学校则为48.84%,专科学校仅为19.19%。按学校归属分,教育部属学校设立专门规划机构的比例高达81.82%,省市直属学校则为 44.18%,而民办学校仅为25%。


广告资讯:QQ:721800272